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河北省保定市070000
摘要:福建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具有多样性,而且又有北方移民的迁移,这就形成了福建地区传统民居的类型多种,风格各异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福建青水的传统木构民居的选址规划、空间功能及结构、材料方面的信息,使福建传统木构民居的建筑文化有所体现,并指出其木构民居的适应时代变化并持续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福建;传统;木构民居
传统民居文化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福建民居受其气候条件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地域风格。其中福建的青水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其位置偏远,环境封闭,乡土建筑特征鲜明,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一、福建青水传统木构民居的环境与选址
1.环境
青水处于玳瑁山脉,山地环生且盆地很多,并且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梁纵横溪流交错。平原面积非常少,耕地更是稀有。青水地处苏坑溪上游支流,水流很急,行舟不易,因此水运也不方便,河水只能做人们的水源。人们通常是把距离水源较近,地势较为适宜的山坡开辟成耕地,住宅则建于耕地附近的高阜上,依傍河流两岸建设,呈现条带状分布。青水居民善于利用地理形势建设居所,即方便生活又节省用地,山地特征明显。
从气候来讲,青水处于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常年气候温润,年均气温大概在16.4度左右,最高34度左右,最低7度左右。此地区雨量充沛,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夏潮湿多雨,秋冬少雨多雾。春末夏初是梅雨季节,夏末秋初会出现台风及雷电。并且因地貌和海拔的差异性,部分地区也会呈现不同的变化。
2.选址
在气候温润,山水环绕的地理环境中,选址与布局直接影响着居民们的生活,经过长期的发展及人们的经验总结,选址过程中,当地居民都本着背山面水的原则,屋后有胎土,前面有泮池,适应环境特征,因地制宜。
村落大多处于山地平和的交接处,溪流两岸,所建居所大多背山面水,有的呈现团块状,有的星星点点呈条带状延展。这样分布,既有利于生活用水,又方便农业灌溉。并且,选址在高爽的山岗缓坡可以防水防潮,也能够避免洪水的冲刷淹没。此外,由于地区平底太少,这样选址可以节省平地,使其作为耕地使用。
青水传统民居建筑基本不受左邻右舍、街道系统和村落布置的制约,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地形地势和自然景观,风向等,这也使其在基地环境中有了独特的表现。基地的布局不单单只是通过对山势、河流、景观、风向等自然因素来确定,更通过胎土、泮池和排水等纵向设计手法去影响场地环境。特别是前后相对所设的半圆形胎土、泮池,于乡民心里,不仅有保护作用,更有重要的传统讲究,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
二、功能与空间
1.功能
青水所处的历史文化也是多元化的,传统民居除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需要还强调住宅的核心力,主要表现在保留祖堂的祭祀功能,宅祀合一的功能特性,实用性功能及精神性功能二者相互依托,呈现了聚居的生活方式特色。
通常青水的传统住宅规模较大,小的也有一百平米以上,大的大概有五百平米,可容纳近百人居住。其日常起居、生产劳动等基本功能自然具备,另外房室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特征也分配井然。
青水地区很多农副业是在住宅中进行的,比如晾晒、编制、烤烟等都需要一定的场地,这些生产活动多数是在庭院、过厅、祖堂内完成的,需要空间开阔,采光通风,地面平整坚实,方便清扫等,还要利于交通运输。有的住宅还设立手工作坊,比如织布、榨油等,这都对住宅提出了要求。另外住宅还有大量的储藏空间,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复杂。
人们建造房屋在满足遮风挡雨的要求外,还有着防御野兽及外人的功能,青水传统民居通常利用木板墙及编竹墙,这就导致住宅无法依靠墙体取得保护,只好通过空间组织加强防御效果,在外围设置附属空间围护主体,起到防护作用。
另外,祭祀功能在青水居民中的地位很高,这也是宗族凝聚力的保障,祭祀功能的地位使得祭祀空间必须具备完整性、严肃性的特征。
2.空间
与我国绝大多数古建筑空间构成相同,青水传统民居以“合院”为其空间的基本组合模式,与汉族传统的多重合院综合组合的空间排列相异的是青水传统民居以“护厝”为空间扩展模式,“合院”即围绕一个核心要素——庭院(天井)构成中轴对称分布的院落格局,而“护厝”是在合院一侧或者两侧增加线形布置的无个性、无中心的均质排列,这种空间布局是与其当地的宗族聚居的生活方式相呼应的,也表现出了对住宅防卫功能的看重。
三、建构与材料
1.材料
建材是建造的根源,就地取材可以节省不少资本,所以经济又可靠的特性使得当地建筑的材料普遍都是就地取材,地方性技术传统同样也推动地方性材料的择取。青水传统建筑就是主要采用的木、竹、土、瓦。
由于气候湿热,雨量大,青水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竹木丰富,其中杉、松、毛竹都是当地的主力建材。杉木大量用于柱、梁、檀条、穿枋等受力构件以及望板、吊顶、楣檐、板墙、门窗等小木作。松木经过防腐防蛀处理之后用于墙板、望板较多。有着“竹笋之乡”称呼的青水,毛竹繁多,当地居民利用这一便利,巧妙地将其加工,比如削尖作为钉子用于木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其使用时间久,并且非常牢固,比我们平常用的铁钉效果要好。
2.建构
青水民居其结构形式有明显的穿斗特征,其构架荷载轻、跨距小、无斗栱,并且不受固定程式约束,其中各地区的做法又不尽相同。以桂兰堂为例,其基本结构形式是在石柱础上立柱,柱端直接承接檀,檀上排列的是椽子,最后铺瓦片。柱子间用穿枋连系,并将多跟柱子穿连作为一排构架。在祖堂、过厅等重要房屋中,穿枋多施加木雕装饰。将三、四或者六榀排架竖起来,再用纵向的水平构件穿连即形成整体屋架。这种穿斗框架,水平方向多重穿枋连接,并且穿枋斗枋都是结合榫卯技术横穿,这就使其具有很好的牢固性,并且即使在一两根柱脚悬空时候也不会倒塌变形,很有利于抗震。并且其结构体系的实用性及适用性较强,所以可以大大节省土方工程,不仅节约平地资源,还节省了资金。
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态条件的改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青水民居也有相应的改变,但是传统的民居需要我们继承并发展下去,致力于传统木构民居的研究可以使其在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并使其与现代社会结合,使其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建设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许东锬,福建青水传统木构民居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5.20.
[3]薛力,许东锬.福建永安青水传统建筑测绘七则.华中建筑,2013(07),132-137.
作者简介:罗中天(1996-04-16),男,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