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吴爱军周超华温晓琼

吴爱军周超华温晓琼(茂名石化医院525011)

【摘要】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腹针疗法,研究组实施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0%,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腹针治疗康复运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13-02

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临床中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临床中,中风的发病一直居高不下,与冠心病、癌症并列为三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病症之一。中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尤其是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加强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研究,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应用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报告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确诊为中风恢复期,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能够配合研究治疗,排出各类影响治疗要素(诸如双侧瘫、心肾障碍、意识模糊等)。研究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8-79岁,平均(59.1±6.3)岁,病程5-16个月,平均(5.3±4.8)个月,左侧偏瘫患者26例,右侧偏瘫患者2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7-78岁,平均(58.5±5.9)岁,病程6-17个月,平均(5.1±5.2)个月,左侧偏瘫患者22例,右侧偏瘫患者28例。两组患者各类数据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腹针疗法,研究组实施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腹针疗法:取引气归元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到地部;取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对侧商曲、水分针刺到人部;上风湿点(滑肉门外上0.5分)上风湿外点(滑肉们旁开1寸)针刺到天部;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寸半,外陵下外5分)、下风湿下点(下风湿点下外5分)浅刺到天部;在下风湿点及下风湿下点加用三角针、三连针等,在上风湿点及上风湿外点,可加用三角针、三星针针法,以加强局部调整。针刺后以神阙穴为中心施以温灸器灸40分钟,每日针灸一次,每周五次,以三周为一疗程。

康复运动疗法: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首先引导患者的患肢关节做各个方向和全范围的被动牵引与肌肉挤压;辅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运动与抗阻运动,做体位转移、上肢平衡训练等,引导患者四肢与躯干做多方向与全范围的旋转、屈伸运动;下床后做平衡步态训练,锻炼患者步行能力,适当做一些负重运动,站立平衡训练可借由平衡杠辅助完成;患者可独立完成时由专业人员从旁辅助指导,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加强患者日常活动量与频次,以两周为一疗程。

1.3疗效评价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标准制定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残程度0级,肌力4-5级;显效:体征改善明显,日常生活基本实现自理,肌力提升2级以上;有效:体征好转,生活不能自理,肌力提升1级以上;无效:体征无改善或病情恶化。以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分析临床所得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与X2检验,数据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从表中对比数据来看,研究组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也高于对照组70%,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3讨论

临床中,中风后遗症主要是以患者的半身不遂、偏瘫以及语言障碍为主,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主要以单侧偏瘫为主,临床中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由于治疗难度较高,多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此次治疗以腹针治疗配合康复运动,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效果显著,腹针微痛、安全性高,摆脱了对传统“得气”的依赖,通过对腹壁浅层穴位的刺激发挥疗法,既避免了内脏损伤的可能,同时也不会产生让患者难以忍受的酸麻胀痛感。存在于腹部的全身经络调控系统,包括天、人、地三部,通过腹部经脉和脏腑调节系统以肚脐(神阙穴)为调控中心,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的康复有着很好的效果。中医医理认为中风的出现主要是人体内阴阳失调所导致,出现风痰流窜经络现象,从而导致人体内气血阻滞,出现运行障碍,继而发病。腹针治疗从调节人体全身气血入手,不仅符合中医“缓则治本”的辨证施治原则,还从治疗脾、肾两个脏器入手,调节人体气血运转。以神阙为轴心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腹针治疗时取引气归元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取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对侧商曲,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两穴合用有理中焦、调升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气,对四个穴位施加刺激能够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调和气血的效果。康复运动疗法对于改善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具有很好效果,不仅能降低患者中风后遗症的复发率,还能显著促进肢体运动障碍的恢复,此次治疗中,配合康复运动的治疗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康复运动疗法的效果,临床中也有多种研究证明了康复运动疗法的效果。

总之,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临床中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勇,肖慧玲,林仁勇,黄泳.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10):33-35.

[2]易志龙,陈伟,陈春梅,姜兴鹏.颞三针加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19.

[3]吉学群,张智龙.项针加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12):961-965.

[4]郭泽新,汪润生.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J].中国针灸,2002(4):268-270.

[5]陆瑾,张丽霞,刘孔江,王彤,陆建虎,等.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