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李娜王岩堂
(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116023)
【摘要】目的讨论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采用减慢超滤速度,提高钠浓度,降低透析液温度等措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有效地健康宣教,对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有显著效果。结论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及时观察发现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239-01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40%[1]。主要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并伴有低血压症状:恶心,呕吐,出汗,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可以为90/60mmHg,也可有明显下降,乃至测不出。反复出现的低血压不仅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的充分性下降,也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血管疾患,直接危害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认真查找低血压的原因,做到积极防治,对提高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1年3月~2013年12月行规律血液透析的89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3例,年龄87~30岁,其中糖尿病肾病28例,高血压肾病42例,慢性肾炎尿毒症7例,多囊肾4例,其他原因致慢性肾功能衰竭8例。每周规律透析3次,每次4小时,采用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为136~145mmol/L,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7℃,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180~280ml/min。
2.发病原因
2.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由于单位时间内脱水速度过多或过快使得毛细血管的再充盈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发生低血压。同时,透析中肌酐,尿素氮等有毒物质被清除,血浆渗透压下降,使水分移向组织间隙或细胞内,也使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2.2使用降压药物
透析前服用降压药,降低了机体对容量减少引发的缩血管反应,容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及透析后的体位性低血压[2]。
2.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慢性透析患者50%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1]。主要表现在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常降低,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3]。
2.4透析中进食
进餐可使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胃酸分泌,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于胃肠道内,致使体循环的血量减少,产生低血压。
2.5其他原因
患者原有的心脏疾病如瓣膜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包积液,以及全身性的疾病如营养不良,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3.预防措施
3.1准确评估干体重,严格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使透析间期体重不超过5%,以防止过量脱水造成低血压。护士要积极向患者宣传透析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认识干体重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在季节变化时增减的衣物在复称后要告之医生,以便调整干体重。
3.2合理使用降压药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透析当天停止服用降压药物,在透析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有低血压倾向者在透析时要避免进食,可以指导患者在透析前后进食,特别是透析的前一餐可以充足进食。若病人出现打哈欠,有便意,腰酸背痛,腹痛症状则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3.3改变透析模式
3.3.1低温透析
将透析液温度调至35~35.5℃,冷透析液对血压的影响是通过提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使血管收缩,末梢血管阻力增加[1],循环血量增加,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3.3.2高-低钠透析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钠浓度为145~160mmol/L透析3~5小时,以提高血浆钠浓度,促进组织间血液直接进入血管内,增加血浆再充盈率,进一步弥散,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利于血容量的增加,血压稳定,同时有利于超滤脱水,保证透析的充分进行,而在结束前逐渐调低钠浓度至135mmol/L是为了防止患者血钠升高,加重口渴。
3.3.3序贯透析
即先行单纯超滤后再改为血液透析。单纯超滤不引起溶质浓度的变化,可使血液浓缩,提高血浆渗透压和毛细血管的再充盈率,从而保证血容量,预防低血压。
3.4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鼓励病人坚持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纠正贫血。对经常发生低血压者可在透析过程中输入血浆制剂或白蛋白,以增加血容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在饮食上指导病人做到“少而精”,增加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的摄入,改善营养不良。
3.5透析过程中要积极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内瘘穿刺处有无渗血,透析器有无破膜,管路有无破裂,各接口有无松动,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出现低血压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病人出现低血压症状(出冷汗,脉细速,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立即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若出现呕吐则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减慢血流量,降低超滤速度或停止超滤,通知医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监测血压。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再逐渐缓慢恢复超滤,并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减少此次透析的脱水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终止透析,增加透析次数。
因此,在患者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积极预防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及时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对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0月第3版
[2]文艳秋.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3]余学清.血液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发病机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