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陈勇

陈勇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清江小学636600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语文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理,这就是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最好诠释。实践证明:长期训练阅读,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任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二、把握文本特点,进行教学

不同的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的文章应依据其题材特点制定教学方式:

1.古诗文:创设意境,以诵读为主,努力做到加强感悟,加强角色的对话;2.童话、诗歌:以读为主发挥想象,进行丰富的读白,积累优美词语、句子,进而背诵;3.记叙文:理清文章脉络层次;4.说明文:关注事物特点,说明方法;5.人物传记:抓住人物典型事例,人物成就。

一个文本的特点并不只局限于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一个方面,尽管它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在表达方面也会相应地具备与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老师必须留意课文的表达特点向作文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特点,从而进行相关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保证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三、把握年段特点,进行教学

1.小学低年级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大、求知欲强的特点,但由于他们年龄小,以及知识面不广,在学习上通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何在语文教学上帮助学生突破困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1)抓好课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物、课件的演示,使学生从直观和感受中获取知识;(3)借助比赛,使学生在愉悦中牢固掌握知识;(4)精心设计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5)结合课文内容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6)恰当运用游戏,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表达能力。

2.小学中年级教学。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情往往受任课教师的影响,教师心情好了,学生也就高兴了,教师如果板着面孔,学生肯定不敢有半点笑意。甚至有的学生因惧怕老师而造成心情紧张,影响记忆。我在课堂上讲课语言亲切,态度温和,制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没有精神负担,有问题敢提,甚至敢表达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小学高年级教学。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新课标中既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高年级教学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四、把握课时特点,进行教学

1.第一课时。专家的观点与做法告诉我们:学会字词,读熟课文,理清文脉,为第二课时教学扫清障碍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要务。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2.要重视课前预习与课中反馈;3.要继续夯实字词教学;4.要采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2.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部分内容应抓住旧知的重难点、紧扣新知的生长点,不宜过多,时间切忌过长。可采用韵味诵读、竞赛默写、故事回放等活泼多样的形式,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并投入到积极有效的学习与探究中,极大地提高和加快教学任务的渗透,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更为有效。

应关注学情,以学定教,顺学巧导。教师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谨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做到“教求其精”。学生应抓住与主题有关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与文本自由对话,在读书思考中倾听文本的声音,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必需的语文能力,积累必要的文化底蕴,提升应有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出讲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合作交流中,使生生、生本之间思维碰撞、情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