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崔新迪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中心小学271218

摘要: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研究其价值取向,根据三维目标,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时空,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和情感活动,从而理解语言、加深体验、促进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语言和精神的和谐提升的阅读。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一、以读促教,浸润心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小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时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在执教《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时,笔者提前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预习阅读课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笔者点名部分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不同的语气。通过倾听学生的阅读,笔者深刻感受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在阅读完成后,对他们提出了表扬,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有所获的快乐,使他们对阅读更有信心了。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们感受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伟大母爱,使他们萌发了好好学习、孝敬父母的思想,促进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笔者还注意引领学生多读课外阅读练习,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给予鼓励和帮助,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朗读的作业,朗读的课外读物包括国学经典、德育故事等,以读促教,让学生的心灵汲取美好的精神养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融合师师视域,融合生生视域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一直成为传统,并且小学语文老师集体备课是我国目前师师视域融合的主要形式。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大家利用相近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集思广益,视域会不断地扩大;同时集体备课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术”,把阅读材料解读得更深入、更透彻。我们可以积极开展新型的集体备课尝试,例如以本校教研组的老教师为主力,开展“青蓝工程”,老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指导青年教师集体备课上课,获得专业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由于小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空间、经济基础以及家教方式不同,小学生在阅读时与阅读材料的融合程度就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学生年龄接近,交流没有代沟,所以他们之间会有更多的话题来达到彼此之间的融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组织和点拨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交流对话、各述己见。通过学生之间在课堂中的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视域不断得到互补和交融,思维进一步被打开,眼界进一步被放宽,话题进一步被扩展,思考会进一步深入。生生视域的最高境界便是在课堂上与教师的视域达成和谐,从而实现师师视域融合和生生视域融合共生共长。

三、激活思维,解读内涵

个性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互动和交流,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都不能和成人相比,个性化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去分析文章,构成比较灵活的思维模式。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形成并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四、体验情感,培养习惯

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解读文章的深刻内涵,提升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学会鉴赏文章,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开阔知识视野。学生在品评阅读材料时,要做到有效互动,实现阅读主体与阅读材料的和谐共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备课,深入解读教材中的思想情感,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阅读中引领学生与文章及作者的情感相融;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已有知识、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打破阅读材料的限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个性化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下备受关注的教学策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握其价值取向,以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心灵,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现标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6,(08):74-75。

[2]马保全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6,(21):62-63。

[3]曾德术试论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6,(0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