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平(大名县马陵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进行探究,提出各种问题,发现其内在规律。好奇心不仅是激起科学家、发明家不断进行深入钻研与创造的重要品质,而且也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部动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不断给学生创设有变化而激起新异感的学习环境,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珍视他们由于感受奥秘而提出的种种问题,或给予解答,或启发他们去自己寻求答案,并对其努力与结果适时地给予勉励;经常结合教学提出一些既使他们感到熟悉而又需要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适当地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
2.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发展学生创造力。
心理学认为,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天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在加强思维的多向性、求异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多向性思维训练即训练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寻求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认识,寻求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方法。近年来,人们提出阅读的“多解性”问题,对唯教参、唯名家、唯师言的答题方法提出质疑,对这种束缚学生创造性的做法提出批判。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不是抽象的公式、定理、概念,而是凝聚作者思想感情、独特才华的有血有肉的作品。因此,语文课待有许多多义性的东西,大到课文主旨,小到一句话,一个词,都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用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形式,有的题目可以要求答案的一致性、标准性,而有的题目却有许多答法,甚至需要创造力发挥。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一个题目,一则材料,人们可以提炼出许多观点,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写出缤纷多彩的文章。所以,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多向思维训练,有意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假设、途径和方案,才能有效地训练其多向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这种求异,指的是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一般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新的见解的方法。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必须改变习惯思维,跳出常规圈子,摆脱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变向、逆向地思考问题,寻求更合理、更新颖的答案。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在思考问题时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考路线,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或指思维过程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语文教学中不难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做出与回答后,因老师的某种暗示或启发而随即推翻自己的答案,提出新的看法,甚至做出与前面绝然相反的回答。这是因为浅显的认识由某一信息的及时补充,思维灵感得到启迪而顷刻间豁然开朗的缘故。学生及时改变思路做出正确的回答,正是其思维灵活性在发挥作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教师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要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由相关事物受到启发,引导他们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其创造性思维可得到最大的发展。
3.树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重讲解,轻实践、多灌输,少自学的旧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引导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并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提倡和鼓励奇思异想,从而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中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进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创立新学说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说,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意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其主动探索和积极创新的意识就可以得到培养。
法国心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勇于创造的才能。”这个“机会”就是在教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给予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丰富个性和创造潜能的创新主体,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展开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活动,进行群体信息交流,使课堂教学形成多向、立体形结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开掘,创造力将得到最大的发挥。
4.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的学生。
人才可以分为偏于继承总结、继承型和偏于发现创新的创造型两大类。创造型人才对于新世纪建设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就是,创造型人才越多,学者总数增长也越快。
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创造者、发明家,但又往往不大喜欢创造型的学生,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淘气、顽皮、不守规矩,这种学生一般难以赢得老师的喜欢。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小时都因为“顽皮”、“捣蛋”被开除了学籍。其实在学生淘气、顽皮甚至荒唐越轨的行为中,往往包含了创造力的萌芽。教师应当剖璞见玉,善意引导,不要动辄指责。德国心理学家海内尔特就曾指出“今天的学校忽视促进创造力,而且常常跟创造力作对”,这些话是切中时弊的。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正确对待创造性的学生,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看待的一件事。
恩格斯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创造力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来稿日期: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