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的护理

李静宫艳飞刘静

李静宫艳飞刘静(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山东威海264400)

【摘要】ICU收治的患者都是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都稳定。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提供大量的,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数据,为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所以预防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并发症尤为重要,护理措施不当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持续有效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护理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一种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血压的方法,能够准确、直观、连续地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并且能够反应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且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松紧度的影响,并可直接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查,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优点是:对于血管痉挛、休克、体外循环的患者其测量结果更为准确,但是其缺点是:操作不当会引起血肿,血栓等并发症。我们针对ICU自2010.1-2012.6,35例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1-75岁,重度脑挫裂伤17例,消化道大出血8例,心脏手术术后2例,休克8例。本组发生意外脱管2例,栓塞1例。均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均选用桡静脉。敷料为6×7透明敷料。

2置管方法

在临床上,我们用的是桡动脉直接置管法。患者手腕下垫一垫巾,手掌自然下垂,掌心向上,扪及桡动脉搏动及走向,消毒铺巾后局麻,套管针以与血管成30度角穿刺,进入动脉后,可见鲜血流进针管,并可见搏动,随后针及套管与腕平面角度降至10度,再推进1-2cm,使管端进入动脉腔,保持穿刺针不动,将套管完全推入动脉管内。

3并发症的护理

3.1感染

置管所需物品必须保证无菌,置管操作应在严格的无菌技术下进行。置管环境安静,整洁。置管成功后,要保持穿刺处皮肤干燥,清洁,无渗血。透明敷料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潮湿,有卷曲,污染,有渗血时随时更换。自动脉测压导管抽取血化验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肝素稀释液。每天监测体温六次,观察患者有无高热寒战,必要时进行血及导管培养,并合理应用抗生素。定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患者感觉疼痛时,应立即拔管。更换敷贴时,应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于敷贴大小,待自干后将敷贴从中间往四周贴。一旦发生感染,立即拔出导管。一般情况下,留置针保留不超过72小时,,最长一周,如需继续监测,重新置管。

3.2出血血肿

穿刺前应检查病人的血凝状况,评估置管的危险因素。技术熟练,减少反复穿刺,如果失败,应长时间按压穿刺处,防止形成血肿,增加病人的痛苦。动脉监测导管各个连接应牢固,防止导管之间分离。

3.3动脉内血栓形成

定时冲洗,冲洗时遇到阻力或者怀疑导管已凝的情况下,切不可强行冲管,防止血栓进入病人体内。确定导管堵塞时,立即拔出。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与导管留置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置管时间长于48小时显著增加血栓形成的发生率[1],在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应及时拔管。

3.4脱管

更换敷料时,应牢固固定留置针,必要时,二人同时操作。

更换敷料时,应从下往上揭开敷贴。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病人配合治疗。嘱患者活动时动作应轻缓,不宜剧烈活动,患者烦躁时,应积极采取约束措施,必要时给予镇静药。

3.5气栓

及时检查管道,防止松动,脱出。在采集血气标本及校零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空气进入。确保整个连接管道及监测系统的封闭状态。

3.6远端肢体缺血

手部缺血性损伤最严重[2]。穿刺时应轻柔,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密切观察术后远端肢体的皮肤颜色与温度,并通过同侧氧饱和度指套,监测手部的血运情况,当发现有缺血征象如皮肤,温度降低,麻木及疼痛感时等异常变化,应及时拔管。固定肢体时,切勿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4健康教育

穿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无菌状态的重要性,指导其注意置管部位的卫生。

5小结

并发症发生后,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发生后,要积极与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取得谅解,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尽早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病人的并发症,就是保证我们的医疗安全。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不仅可以观察每次心搏的压力曲线,随时发现动脉压的变化,而且还可以结合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有助于评价左室泵功能及重要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还可以作为指导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的依据。[3]特别是在重症的抢救治疗中,能准确地客观的反应血压的变化,及时给予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谢灿茂,陈升汶,血管内导管的插管与护理,危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学,2011.1,第一版

[2]王小文,陈惠德,直接监测桡动脉40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3):182

[3]汪承滋实用重症监护学人民出版社1998.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