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走进乐写的快乐天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带学生走进乐写的快乐天地

安琪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作文教学是体现语文教学的亮点之一,是语文教学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及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关系着学生实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素材积累;教学方法;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可是,作文课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课。如何上好作文课成了语文教师经验交流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也怕上作文课,因为作文课在学生看来是最无聊、最枯燥、最害怕的课。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能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呢?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兴趣是学生写作的泉源

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就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例如《消失的叶子》这篇习作中,学生们观察到了仙人掌是没有叶子的,只有又细又尖的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运用因果逻辑思维,在习作中表达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水分充足的绿洲变成了干旱的沙漠。通过这个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注重素材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三、留心观察,感悟生活

有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苦思冥想,似乎搜索枯肠,半天仍然写不出几句话,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这一状况,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留心观察世界,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

大千世界是学生们取之不尽的写作源头。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日出日落等等,皆可成文。譬如,春夏季雨水的特点有所不同,所以有“春雨贵如油”、“夏季暴雨骤至”等不同之说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你们认为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一样吗?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回忆他们印象中不同季节雨水的特点,并用一段话描述出来。在写作训练中,不用每次都让学生完整地写作一篇作文,可根据情境设定,写作一个段落或写出几组对话的方式。依此,能减缓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并能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个人留心观察积累的素材出发,逐步培养其对写作的兴趣。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习作有关的活动。比如郊外游览赏落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日落时,夕阳西下的景致。每隔几分钟,太阳光线及周围光晕有着怎样的变化,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这样就对落日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如果在这一境况下,再让孩子们以“夕阳”、“落日”为题练习写作,自然他们就不会“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四、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学生的面前也会出现一片芳草地。

【参考文献】

【1】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刊),2009(01)

【2】胡万华.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