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慧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桃源街道山水小学3156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201-0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重视本土教育,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这就为品德教学渗透乡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吴刚平教授告诉我们:“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特征之一。”当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时,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乡土资源成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越来越被品德教师重视,并将之积极发掘,用于教学。整合乡土资源,把乡土资源引入品德课堂,会使品德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深对家乡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亲近社会的行为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一、重视传统节日,继承优秀传统
民风民俗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来文化在悄悄地、不经意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何保持民族特有的文化本色,作为华夏子孙,尤其是作为我们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堂教学是一个较好的传承平台。
元宵节一直都是汉民族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逢正月十五,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全国各地均用自己本地的风俗、习惯来欢庆。而宁海的元宵节是正月十四(俗称“十四夜”),比全国各地都提前一天。
如在教学《民风民俗知多少》内容时,课前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自己家乡宁海的元宵节进行专题性调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针对元宵节的民风民俗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用端午节的吃粽子、挂艾草、菖蒲、万年青、赛龙舟、中秋的吃月饼等,也可以借用茶文化、酒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教学。可见,利用特有当地的民间习俗,不仅可以充实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激活品德课堂教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知道民间习俗的来源及其形成。
二、寻找乡贤故事,激发敬仰之情
宁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始建宁海县,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宁海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古代有藐视灭十族之灾的方孝孺、为《资治通鉴》注释的胡三省、一代贤相叶梦鼎;现代有“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国画大师潘天寿、著名画家应野平等等。改革开放以来,还涌现出了储吉旺、王春文等一大批农民企业家。这一些从古到今的乡贤人物给我们品德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均可以把这一些乡贤人物及其故事,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教学,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师在教学《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前,教师可以事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走访社区、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挖掘、收集各时期杰出的、具有代表性人物故事、文字图片、影视视频等,让学生拥有第一手资料。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交流、小组汇报等形式将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展示出来,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一些乡贤故事中最具有代表性人物对学生进行重点介绍,让学生从中找出这一些乡贤人物的共同点,明白怎样的人最值得敬仰。如:古代有方克勤、方孝孺、叶梦鼎,近代有柔石、胡三省、王锡铜,现代有潘天寿、潘公凯、储吉旺……
课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平凡的乡贤(可以是学生生活村庄里的值得尊敬的人),再把乡贤人物的故事,分门别类地汇集起来,然后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或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板报展示活动分享身边值得尊敬的人,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地的乡贤人物,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从而提高品德课教学效果。
三、激活地方民谣,感受文化魅力
民谣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语言质朴平易,不用华丽的词藻来雕琢修饰,妇孺老幼都能朗朗上口,被劳动人民所喜爱。而地方民谣是指具有明显的、浓郁的区域特色的民谣。宁海民谣产生于传统民俗文化基础之上,内容丰富,是宁海历史文化的“有声历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这些民俗文化正在人们的视野中慢慢淡出甚至逐渐消逝。在当代社会中,很少有孩子会知道当地的一些民谣,如果这时,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上,教师能将我们当地一些有意义的民谣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激活这一民族文化,还可以有效的激活、充实品德课堂,使课堂充满魅力,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如在教学《民风民俗知多少》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专题性作业,让孩子通过采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上网查找等所种途径收集当地民谣,将收集到的民谣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民谣进入品德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传播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又提高了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真是一举多得。
四、挖掘家乡特产,催发爱乡情怀
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特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经济的缩影,也是对外的窗口。因此,把宁海的特产放到品德课堂中作为上课素材,无疑是一种宣传家乡的有效途径。
比如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各地特产,知道特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还要使学生会向别人介绍家乡的特产,把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上。
挖掘家乡的特产,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及乡土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五、追寻重大事件,震撼幼小心灵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对了解重大事件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了解本地重大事件更感兴趣,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也可以调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本地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学生有机进行教学。
这一些事件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重大的事件,更能震撼孩子幼小的心灵,增强一种地域自豪感。
总之,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品德课堂,被乡土资源激活的品德课堂,能够真正贯彻并实现课程理念,消除教材带给学生的那种枯燥发尾的感受,让课堂充满正能量与新鲜活力。让我们在品德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
参考文献
[1]罗殿兵.用本土资源润泽学生成长[J]中小学德育,2015(10).
[2]任斐斐.巧引乡土资源丰盈品德课堂[J].教学月刊.2016(4).
[3]郑跃飞.来源生活回归生活[J].教学月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