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34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未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60例未成年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父母,按患者住院时间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测评,随后对B组患者父母进行两个月心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父母两个月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父母两个月后的焦虑、抑郁等评分进行比较,其中A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为(53.19±2.14)分,抑郁评分为(55.23±4.12)分;B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为(35.39±3.98)分,抑郁评分为(36.19±4.02)分。B组患者父母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父母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未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具有显著的缓解及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未成年精神病分裂症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277-01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重性精神病之一,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子女一旦得上此病父母一般难以承受等特点,因此迫切需要父母实施全面护理措施,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极易引发患者父母出现焦虑、压抑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我院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未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这些父母都陪同患者住院,60名父母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32~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10.1)岁。文化水平情况为:小学15例,初中10例,高中20例,大学15例。排除患有神经系统重大疾病者,排除重要器官功能疾病者。按就诊时间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测方法
对患者及患者父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父母进行测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一共包括20项内容,采用计分制。其中“无或很少”为1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总是”为4分。
1.2.2干预方法
给予A组患者父母单纯的健康教育,其具体内容为:就精神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主要内容进行系统讲述,对患者父母日常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压抑等心理状态及其应对方法、缓解措施等对患者父母进行深刻讲述,使患者充分掌握精神分裂症以及心理卫生知识,从而帮助父母正确看待心理问题,保证心理卫生[1]。
在A组健康教育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父母心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根据患者父母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一般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如采用关心与同情,安慰与鼓励,缓解病人父母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纠正患者父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并就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护理模式进行指导与改善。两组患者父母均进行2个月,每周一次,每次30~60分钟。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父母两个月后的焦虑、抑郁等评分进行比较,其中A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为(53.19±2.14)分,抑郁评分为(55.23±4.12)分;B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为(35.39±3.98)分,抑郁评分为(36.19±4.02)分。B组患者父母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父母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原来的公式表示
表1两组患者父母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均数-x±s,分)
3讨论
由于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致残率,且病程及治疗时间均较长,导致患者父母在患者治疗期间均会承受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行为紊乱,导致患者父母承受过多来自社会的误解及偏见,多数患者父母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在实施心理干预前对患者父母进行焦虑、抑郁测评等,相关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父母具有显著的焦虑、抑郁等症状[2]。
患者父母自身的焦虑、抑郁等症状,极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产生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性与配合度,严重阻碍了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同时对患者父母自身的分泌系统、生理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一定的阻碍,导致父母自身容易生病,进而对自身的生存质量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父母的心理护理及干预至关重要[3]。
我院将对患者父母的心理干预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内容,列入到治疗程序中,对患者进行治疗与康复的同时,对患者父母实施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干预,通过缓解父母负面情绪,并提供科学性、实效性的治疗信息,进而帮助患者父母更好的应对日常护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证治疗效果。数据显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卓剑芳,杨婕,赵燕华,陈有彩,梁燕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J].现代医院,2011,11(1):150-151.
[2]汪正华,夏仲,薛亮.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3):183-184.
[3]刘光凤,曹禺,王旸.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4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