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感冒诊疗分析

/ 2

中医感冒诊疗分析

于永飞

于永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劲松镇卫生院165000)

【中图分类号】R25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414-02

【关键词】中医感冒诊断

该病是肺系疾病中最常见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临床医生应注意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的时间、起病方式、诱发因素、程度、既往病史及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判断分析是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还是流行性感冒。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处于前驱期的某些急性传染病。

一感冒的类型

1.风寒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2.风热型感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等症状,痰液通常黄色或带黑色,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3.寒包火型感冒寒包火型感冒(表现为流清涕,大便干燥、咽部红肿、发热)和风热感冒(表现为喉痛、面红、舌苔黄等),可以靠喝苦丁茶来泻火、清热,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如咽喉肿痛、头疼、眼睛肿胀等。但预防和治疗感冒,还是要吃银翘解毒丸、莲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4.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到医院隔离和治疗。

二中医诊断与鉴别

(一)感冒的诊断

根据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咽痛等肺系症状及气候突然变化、伤风受凉的病史及时行感冒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不难作出诊断。

(二)病证鉴别

1.某些温病的早期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常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即极似风热感冒之证,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特别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另外,温热病服解表药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易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2.鼻渊两者均可见鼻塞流涕,亦可伴头痛等症,但鼻渊多流浊涕腥臭,感冒一般多流清涕,并无腥臭味;鼻渊一般无恶寒发热,感冒多见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除根,感冒病程短暂,治疗后症状可较快消失。

三探求病因

1.外感六淫时邪以风邪为主因,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之时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若四时六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则更易引发本病,多无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2.久病劳虚久病或劳累过度,导致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而外邪乘机而入,则易感受发病。

3.素体亏虚素体亏虚或体质偏弱,卫表不固,稍不谨慎,风吹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而发病。

四分析病机

1.本病病位在肺卫肺主呼吸,气道为出入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表现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之象。

2.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本病大多属于表实证,但由于感邪性质不同,可区分为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肺气不宣,属寒实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此属表热证。若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此外,还有虚体感冒之证,如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等。若由于卫气不固,外感风寒,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则属气虚感冒;若由于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者,属于阴虚感冒。

3.病变过程中可出现兼杂转化感冒有寒热虚实之分,但病变既可相互转化,又可相互兼杂,出现表寒内热、风热化燥伤津、风寒入里化热等复杂情况。小儿感冒常夹惊、夹食;亦有在某些宿疾基础上复染感冒的兼杂病证。

五根据症状特点辨征

(一)辨证要点

1.辨缓急时行感冒多起病较急,呈流行性,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而一般感冒则起病较缓,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病程多为5~7天左右。

2.辨虚实凡新病体壮,起病较急,寒热表现较明显,或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吐痰者,多属实证,并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别。凡久病体虚,病势和缓,反复发作,伴体倦乏力,脉虚无力者,多属虚证感冒,其中又有气虚与阴虚之别。

3.辨寒热寒热是鉴别疾病属性的两大纲领。寒性凝滞收引,故风寒所致感冒的风寒证,多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等特点。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多见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此外,还应注意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证候,如临床可见寒热错杂中藏虚纳实,虚实夹杂中蕴寒酿热之证,尤需仔细分辨,更需熟知辨证要领。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中医辨证为目的,运用现代理化检查手段既认证又辨病,做到病证结合。通过病因诊断,明确是一般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弄清有否并发症及夹杂其他病证,既不延误病情,又能针对性地指导治疗。

(二)常见证候

1.风寒证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风热证证见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3.暑湿证证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4.气虚感冒证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5.阴虚感冒证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参考文献

[1]华华;吴洁;张丽梅.经方拾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2]周仲瑛,蔡淦,张烘斌,等.中医内科学,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6.

[3]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胡金亮,李建生,余学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背景与现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