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诚心诚意与人交往,却被人当成了区别对待的对象;有时自己与人交往时,也免不了将旧时的经验往别人身上套,结果却误解了对方,使其遭受伤害和委屈。这种种现象,不仅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而且还会破坏业已形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这些难堪和尴尬局面的形成,除了因不了解交际对象的背景而选择的交往方式方法不当外,受“刻板印象”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跨文化交际中,情况更为复杂。人们面临的是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家、拥有与本民族文化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如若处理不当,滥用我们的“刻板印象”,那么就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结果损失的将决不仅仅是个人的面子问题,务必引起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跨文化;刻板印象;交往
关于刻板印象,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首先,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知识、信念和期望的概括。第二,刻板印象可以是消极的,中性的,甚至是积极的。第三,刻板印象不应该总是被诋毁,因为它们通常有逻辑的和合理的根源,而且有时是理解他人的一种有益的认知工具。第四,刻板印象不仅局限于感知,还会影响态度和行为。第五,刻板印象是认为一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种刻板印象忽视了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过分强调了他们的相似之处。第六,刻板印象是无意识的。第七,虽然刻板印象通常来自间接经验,但直接经验在其形成中的作用不应被忽视。第八,刻板印象根植于沟通的需要,并反过来在沟通中付诸实践。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关于刻板印象形成的理论。其中包括两个重要的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是从人际和群体间沟通的角度来解释的。社会文化理论学派认为应该从群体间或社会维度而不是人际或个人维度研究刻板印象。该学派强调刻板印象的获取和传播。他们认为,刻板印象要么是通过对不同群体的直接观察形成的,要么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间接的影响形成的。该学派其他学者则认为刻板印象是通过观察某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及其社会角色而获得的。然而,其他一些实证研究证明,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刻板印象的形成,如社会地位和社会阶级;此外,如果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人们就会转向大众媒体。因此,我们可以说,刻板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观察的结果。社会认知理论学派为我们提供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这次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认为个人知识获取的各个部分与在社会交往、体验和外部媒体影响的背景下观察他人直接相关。社会认知理论试图解释信息是如何获得、组织和储存的。该学派指出每个人都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概括他们的特点,并试图预测他们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人的知觉”;在人知觉过程中概括的这些特征被塑造成一些模式,被称为“原型”;当后续信息被输入时,将与存储的原型进行比较。此外,一些人认为第一印象是通过引入“主要效应”来解释刻板印象形成的:在刻板印象形成中,早期信息比后期信息起着更大的作用。
刻板印象是我们感知和体验周围世界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刻板印象不仅可以作为价值观、信仰和假设,还可以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在之前的研究中,跨文化交流领域的研究人员认为刻板印象会阻碍跨文化交流,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刻板印象是消极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刻板印象已被一些知识分子视为一种更为神经化的现象,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刻板印象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不管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刻板印象本身都是跨文化交际中选择态度和行为的重要而有力的依据。刻板印象使得人们的互动更可预测,并有可能让人们感觉更放松、更自信。一般来说,积极的刻板印象占刻板印象的很大一部分,它往往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出顺畅的交流,并带来一种良好的期待,从而对跨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激起人们进一步联系对方的兴趣。例如,如果人们事先知道对方非常重视个人隐私,他们就会避免谈论个人问题,比如年龄、身高和体重。在预测功能的帮助下,刻板印象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行为,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效率。
每一事物都有其内在的二重性,跨文化交际中形成的刻板印象也是如此。现在让我们通过引入偏见和歧视来讨论刻板印象的消极一面。偏见是指对群体外的成员(通常针对个体成员)基于不利的刻板印象而形成的一种刻板态度,而歧视则是对偏见对象的一种有偏见的行为。因此,消极的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常常同时出现,它们是跨文化交流的绊脚石。综上所述,错误的刻板印象和消极的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都可能起到不利的作用。消极的,错误的刻板印象会让人感到不安,并且会影响沟通的平顺性。消极刻板印象会造成人们对他人有偏见的态度和歧视行为。此外,错误的刻板印象,尤其是消极的刻板印象,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例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被认为不如男性,被认为是“家庭主妇”,在人类社会中,她们的能力和控制力都不强。另一个例子,你可能听到中国人说,“那些日本人是怪人”。这种带有偏见的谈话可能会对与所有日本人的积极互动构成威胁。综上所述,由群体外成员的刻板印象所产生的偏见是阻碍个体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偏见可能导致传播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煽动不必要的冲突。总而言之,当刻板印象被赋予偏见时,一旦付诸实践,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往的研究错误地假设了刻板印象固有的危害。如果刻板印象一直是破坏性的,那么它就不会存在。它探索了刻板印象的积极属性,例如过程使沟通者感到轻松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态度和行为,这反过来可能导致更顺利和可预测的交互和进一步的联系。相反,刻板印象的消极方面可以通过不断产生消极态度甚至歧视行为来阻碍跨文化交流的进程。综上所述,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涉及到刻板印象形成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形成刻板印象与形成概念或将事物分类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幸的是刻板印象乃一种僵化的类别。而大众传播却能将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因此,只有开动自己的脑筋,对大众传播中形形色色的信息加以区分,保留大众传播对跨文化交际起积极作用的一面,摒弃它对跨文化交际起消极作用的一面。同时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全面、客观、发展、联系地看待不同的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既避免对对方造成伤害,又可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取得特定情势下的最佳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