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病患者行为治疗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慢性精神病患者行为治疗初探

柯红1陈岩2

柯红1陈岩2(1辽宁中医职业技术学院110000;2辽中县精神病院110200)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075-02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精神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包括人性化理念、奖励疗法和电厌恶疗法在内的行为治疗,治疗12周,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进行评定。结果行为治疗12周,研究组的QO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行为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保持社会功能,早日回归家族和社会。

【关键词】慢性精神病行为治疗生活质量

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因其病情迁延,冲动、伤人、外逃等阳性症状基本控制,但生活懒散、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认知功能下降表现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研究关注于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但很少有研究评估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咶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探讨对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行为治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改善和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我们开展的行为疗法包括:人性化理念、奖励疗法和电厌恶疗法,结果发现行为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质数都有很大提高,现将试行长期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08年2月-2009年3月住院患者,符合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精神病的患者200例,住院时间二年以上,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级,研究组:精神分裂症8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2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例,精神发育迟缓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例;对照组,精神分裂症7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4例,偏执性精神障碍3例,精神发育迟缓1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例。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复发次数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行为标准:制定我院病人住院行为规范及适应不良行为惩罚标准,各种适应不良行为分为4个方面(即懒散、打斗、偷抢、恶作行为)进行观察,由专职医生每日记分,(记分标准见表一)

1.2.2人性化理念:为达到教育本人和其他病人的目的,我们采用教育和治疗相结合的形式,教育在先,治疗在后,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我院将慢性精神病患者五人一组,十人一班进行组织和管理,组长和班长由医护人员担任,每日医护人员要主动关心病人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进行医患沟通,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在慢性精神病患者中,自知力部分或完全恢复后,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有些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困难,亲人遗弃,这些社会心理因素使得他们困惑、烦恼、焦虑、压抑从而产生适应不良行为增多,我院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医护患三者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将医患沟通制度,每周医生护士与患者沟通交谈时间不少于每人1小时,并要求做到尊重、诚信、同情、耐心。

沟通中多听、少批评、杜决耻笑鄙视病人,同时,避免对病人使用刺激性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有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理念,疏导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很好地预防了患者的适应不良行为的发生。

1.2.3行为疗法

观察考评患者的适应不良行为,7天为一个计分周期,每个计分周期累计总分达20分者,经组长、班长及总住院研究后,行电厌恶治疗,应用直流感应电治疗仪,电极置于合谷、足三里等四肢穴位,治疗患者行保护性约束,仰卧位,取电量30-50mA,时间3-5分钟。对每个计分周期无适应不良行为或累计总分小于5分者,并在日常生活包括饮食、衣着、入厕、个人卫生等操作性行为表现良好的口才,进行奖励疗法,奖励措施包括:1代币奖励:向患者发放院内代币卷,可于院内商店购买食品及日常生活用品;2社会需求奖励:如增加患者外出活动次数,允许患者参加我院医护联欢会并表现节目,定期组织患者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如球类、绘画、唱歌、写字等,每周2次,每次1小时。

1.2.4评定方法:

由指定的2名医生在病人分组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质数评定(QLI)。

对病人的疗效进行评定,生活质量质数评定包括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感、支持、前景五个方面的评定,正常人的QLI评分在10分左右,病况越重者,分数越低

2讨论

行为疗法又称训练性心理治疗,它是应用学习理论,有目的地改变不适应行为的一组心理治疗方法[2]。行为疗法认为干预行为反应的有效因素之一是调节行为产生的后果;二是对行为产生时的状态加以改变,三是鼓励,激发训练适应行为,其中,阳性强化法和厌恶疗法是调整行为产生后果的两大治疗技术,本研究中我们用代币奖励对患者的适应行为及时给予强化,用电厌恶疗法减少和消除患者的不适当行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同时进行,有利于患者发展好的适应性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应该注意必须本着规则先行,目标一致和真诚合作的原则,即指医患之间必须认同相同的行为标准,慢性精神病患者往往自控力差,认知能力普遍下降,只有患者真正理解和接受了行为标准,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才有可能使行为治疗进一步开展。行为标准必须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在行为监控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是拥有自信和权威的,并且要经常清楚、明确地向患者表达这种行为标准的要求,我们在行为治疗中还贯彻了人性化的理念,教育在前,治疗在后,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和爱护,愿意和医生合作,认同医生制定的行为标准,共同完成行为治疗。

慢性精神病患者自知力有部分恢复,但自控能力差、思想散漫,情感冷淡,孤僻内向,缺乏自我监督等等,这就使得医护人员有必要用外在强化物鼓励患者的适应性行为,控制患者的不良行为,并改变此种行为。研究组在接受行为治疗训练后,生活质量质数评定明显提高,说明对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行为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医护人员监督患者的过程中,随着医患交往增多、医患之间感情加深,行为治疗的依从性也随之提高,其人际交往、兴趣、积极性和责任感都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发现,原来沉寂的病房,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增多,而多了许多欢声笑语,患者能够主动和医生建立联系,常常有患者主动地询问医护人员:我今天表现得如何。说明我院的行为治疗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医院患者的普遍日常行为表现制定了行为标准,和代币奖励和电厌恶疗治疗的累计分值,能否适应用其他患者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韩玲玉,姜燕,王亚力,贾晋萍.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影响的研究,护理研究2008(22)1:211-212.

[2]李从培,主编.司法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