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低位水囊;足月妊娠;分娩方式
前言: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足月妊娠产妇由于存在妊娠糖尿病、羊水偏少等现象,若不及时终止妊娠,将增加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出现死亡的风险。因此,需要对这类产妇进行引产[1]。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静脉滴注催产素的方式进行引产,但该方法风险较大,容易出现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等,从而使得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上升。近年来,低位水囊和缩宫素被广泛应用于足月妊娠产妇分引产中,低位水囊引产技术主要是在产妇宫颈内放置低位水囊,对子宫颈和子宫下段进行机械性压迫,最终达到引产的目的。静脉滴注缩宫素主要通过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来达到阴道分娩的目的。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月妊娠产妇,比较低位水囊与缩宫素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月妊娠产妇,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45±5.23)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25±1.01)周。对照组40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12±5.13)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45±1.12)周。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将2.5U缩宫素加入50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初始滴速控制在8滴/min,然后每隔15min根据产妇的宫缩强度对滴速进行调整,最大滴速不得高于45滴/min。维持宫缩间歇为2~3min,持续40~50s,并保证每天静滴时间小于10h。若第1天静滴,产妇仍没有分娩,第2天应按照第1天的方法继续静滴,连续静滴3天后仍未分娩,应考虑采用剖宫产结束妊娠[3]。观察组产妇采用低位水囊引产,首先叮嘱产妇将膀胱排空,然后取产妇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使用卵圆钳将一次性水囊缓慢插入宫颈内口上,并使用注射器将30~100mL的无菌生理盐水缓慢注入水囊,并扎紧水囊,让产妇卧床进行胎心监护20min,若无异常情况,产妇可以进行自由活动,临产后水囊将自行脱落,若未发生脱落,应在第2天将水囊取出,并再次进行宫颈评分,人工破膜后观察产妇胎动和宫缩情况,若出现剖宫产指征,应立即采用剖宫产结束妊娠。
2.结果
对照组产妇总有效率(75.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所占比例(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产妇引产效果对比(n)
3.讨论
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人工分娩途径,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婴的生命安全,节约医疗费用,在降低剖宫产率和促进阴道分娩方面具有重大意义[3]。静脉滴注缩宫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引产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若出现宫缩过于强烈产妇,易发生子宫破裂,甚至增加胎儿窒息的风险。对子宫较坚硬的产妇,使用缩宫素不容易打开宫颈口,最终导致引产失败。近年来,低位水囊作为一种机械性的扩张宫颈的方法,因其具有促宫颈成熟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于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研究比较低位水囊与缩宫素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低位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引产效果确切,并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分析原因在于低位水囊引产具有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将水囊放置在胎膜和宫壁之间,对宫颈管进行机械性刺激,使得宫内压增加,引起子宫收缩,从而成功娩出胎盘和胎儿。低位水囊引产模拟了自然分娩,使子宫扩张和子宫收缩同步,且不会对产妇的日常活动造成影响,获得了多数产妇的认可。低位水囊引产通过机械性刺激产妇宫颈管,使得产妇子宫收缩次数减少,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疲惫,保证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使得胎儿供血充足,显著提高了低位水囊引产的成功率,降低了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能保证母婴安全。由于水囊的体积较小,能顺利到达宫颈内口处,操作较为简单,随着产程的进展,产妇通过神经反射功能,能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使子宫口不断扩大,并且水囊可自行脱落,表明宫颈成熟度不断增高,从而有效加速产程,使胎儿发生的宫内窘迫的风险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与缩宫素引产相比,低位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且不影响新生儿健康,易操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卢玉梅.低位水囊联合催产素在足月妊娠引产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6,42(8):958-959.
[2]吴惠平,田亦平,卞桂萍,等.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23.
[3]孙桂蓉.催产素联合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