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斯蒂格利茨的摄影创作表现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浅谈斯蒂格利茨的摄影创作表现方式

刘从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市201620)

摘要:美国著名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作为一位十九到二十世纪不同风格起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摄影家,其摄影艺术创作前后跨越五十余年,他从接触摄影开始,不断尝试新题材,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在摄影艺术实践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摄影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极具开拓性。

关键词:自然主义摄影;摄影实践;观念

美国著名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摄影作品,编辑了摄影界颇具影响的《美国业余摄影》﹑《摄影简讯》﹑《摄影作品》三大杂志,组织发起了摄影分离派活动,培养﹑扶植了美国摄影界的新生力量。斯蒂格利茨作为一位十九到二十世纪为不同风格起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摄影家,他的摄影艺术创作时间正处于新旧观念剧烈交替的转型时期,前后跨越五十余年,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在摄影艺术实践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世纪80年代留学期间,斯蒂格利茨经常游走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地,寻找创作题材,全力投入摄影的创作和研究,并开始投寄摄影作品参加比赛。1887年他的摄影作品《闲聊天》在英国著名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主持的《业余摄影师杂志》主办的伦敦“假日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他一生中获得的150枚摄影奖章中的第一枚。《闲聊天》是他到意大利时拍摄的,画面表现了聚集在取水场上的主妇﹑姑娘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面,爱默生称赞这幅作品是自发的毫无人为做作的精品。

深受欧洲文化与艺术浸蕴,斯蒂格利茨初期的摄影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欧洲画意摄影运动的影响。早期师从深受鲁滨逊摄影理论影响的沃格尔教授的经历,使他最初的摄影创作也是从模仿绘画开始的。1890秋天,斯蒂格利茨完成学业回到纽约,1892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斯蒂格利茨开始使用便携式相机拍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创作,他是当时第一个开始用小型相机从事摄影创作的摄影家。最早的片子只是他对周围个人及周边家庭生活的简单记录。很快他把镜头对准了纽约这座由陈旧向全新逐渐过渡的城市。为了从日常的平凡生活中挖掘富有艺术性的题材,他开始尝试表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多种视觉效果。他逐步放弃了人为操作手段,夜景﹑雨景﹑雾景﹑雪景这些相对大型相机而言,难于表现的景色都被他收入镜头。1892年他用便携式相机以现场目击即时拍摄的方法创作了《终点站》,为拍摄这幅作品,前一天他在弥漫的风雪中等待了几个小时,因光线不理想没有拍成,最终在第二天,抓拍了铁轨﹑马车在纽约旧邮局前准备出发时的景象。正因为具备了现代摄影所要求的直接﹑动态和真切三大要素,首次将现实的时空,正在进行的生活片断不加修饰的再现出来,这幅作品被称为现代摄影的标志作品。

1897年他在讨论便携式相机时说:“要使用便携式相机拍到照片,就要选择好你的拍摄对象,不要考虑人物,而要仔细地研究线条和光线。决定了这些之后,注意观察经过的人并等待着一切都处于平衡中的时刻,或者说是顺眼的时刻。从开始的借鉴绘画用光和形式结构的戏剧性场面,到后来《终点站》和《第五大街,冬天》等对纽约这座新兴城市的捕捉,以及夜晚提炼和抹去城市特色的灯影下纽约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逐步摆脱了当时画意摄影矫揉造作脱离现实的倾向,吸收了自然主义合理的部分,着眼于日常平凡生活中挖掘有艺术性的题材。此阶段的摄影观念是以捕捉和表现客观对象的美为基点,追求唯美的视觉效果。是在一种直率的追求“画意”的自然风格中进行创作实践,艺术性的表现都市成为他摄影创作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他把纽约看作美的形式的源泉。

和同时代画意摄影家通过运用柔焦镜头与照片印放技法,创作出富有情调与浪漫气息的画意效果不同,斯蒂格利茨这一时期的作品却都是直接拍摄然后精心制作而成。为达到预期的影调和效果,他的摄影创作多采用“选择”这一方式来完成的,包括自然条件元素的选择和画面构图的选择。在表现手法上他认为视觉条件比技术设备更重要,为了获得自然柔和的理想效果,他宁愿选择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出去拍摄,为了拍摄纽约给他的独特感受,他选择夜晚以独特视角提炼并抹去它都市化的特征。

从1905年开始,斯蒂格利茨摄影创作的焦点更多地转向了对人和社会的关注。1907年他在横渡大西洋的旅途中拍摄的《统舱》,表现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相对柔和﹑随意分布的人物姿态各异,与机械僵硬的金属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光影的无限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记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基本完成了对摄影主题的转换,表现出他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与思考,对现代摄影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毕加索称赞这幅作品是“迅速的判断”和“锐利的眼光”“一顶圆草帽,烟囱向左倾斜,阶梯向右倾斜,白色的吊桥和铁链组成的栏杆,白色的吊索从下面统仓中的男人身后穿过,圆形的钢铁机械,插入云霄的桅杆,组合成三角的形状……我看到各种形状组成的画面,而在这幅画面背后是我对生活的理解。”这幅作品斯蒂格利茨本人视之为转折点,对他而言,《统舱》标志着他在创作中实现了相机的记录能力和形式能力的统一。

1917年斯蒂格利茨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乔治亚·奥基芙,作为摄影家的斯蒂格利茨当然不会忘记以摄影来记录他们的爱情。斯蒂格利茨早期对奥基芙的拍摄,以描绘局部人体居多,特别是裸体影像,有很多故意删略脸部,对充满青春气息的肢体进行了曝光。与此同时,奥基芙的双手也成为斯蒂格利茨摄影创作中重要的表达因素。。斯蒂格利茨通过一系列摄影实践探索,找到了直接框取现实场景,定格光影﹑线条﹑质感的创作语言,用这种直接摄影的创作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情绪﹑感情和状态。

受到身边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启发,特别是奥基芙的鼓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作品中出现了一些轻松快乐,并伴有前卫性试验的艺术风格。他开始尝试发掘美国的田园风景题材,周围的农场、风光、天空和他与亲朋在一起的生活都被他收入镜头,特别是他表现云彩的摄影作品每年都有相当大的变化。在他的镜头中,天空中变化莫测的云彩已不是自然现象简单的再现,而是摄影家不同情绪的写照。晚年的斯蒂格利茨不能四处拍照时,住在纽约曼迪逊大街一座大厦的17层,在那里继续拍摄纽约,表现他热爱的摄影艺术。

斯蒂格利茨是一位极具旺盛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摄影家。从最初自然主义摄影对画意的追求,到逐步认识到摄影自身的表现特性后,将镜头直接对准要反映的事物,他更多的是关注于摄影观念和表现方式的创新,每个前进的步伐都离不开对既有风格的扬弃与反思。他用一生的摄影艺术创作,力图证明摄影可以超越原有的限制,摄影实践成为他思考的道具和超越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重森弘淹.吕林等译.西方摄影艺术流派及大师们[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2]李文方.世界摄影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笠原美智子.何积惠译.招摇:另类人体宣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刘从蓉(196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