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廊坊065001
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教学模式转变,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文针对智能化建设的高等医学教育与继续教育模式做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其建设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希望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继续教育模式的智能化建设有明显帮助。
关键词:医学继续教育;智能化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注:本文为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博士论坛专项成果,编号201708110304
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教育在发展中应该注重对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将现代化科学技术产物应用到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中,教学模式转变要实现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建设。采用先进的智能技术进行学生的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只有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才能实现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教学由于受到了大众教育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学中逐渐脱离了现代化医学教学需求[1]。传统的医学教育中采用的是一对一的精英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精英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于是需要采用新型的教育模式,这就衍生出了大众教育。但是实际教育中由于教育的主体较多,教师的师资力量有限,因此不能做到全面的提升医学教学水平。医学的教学质量长时间得不到提升,而这就会使得医学高等教育不能适用于我国人民群众对医学教育的需求,同时对医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推进极为不利。
(二)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我国现有的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在追寻统一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要求实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考试等形式。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严重缺乏创新性,将人才的培养模式禁锢在这种培养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受到严重制约[2]。同时由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医学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缺少活力,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创新性研究。久而久之就将学生的学习模式禁锢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要想摆脱这种现状就应该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单一教学模式的现状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医学高等人才教育培养需求。
(三)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教材的选择在教学模式构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化医学教学中教材的选择较为陈旧,很多新型的教学技术都没能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因此医学学习的教材选择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教材应用需求。由于教材的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很多的先进学习技术以及先进的医学理论学生都不能在教材上看到。由于教材的陈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停留在过去医学发展层面上,这种知识储备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医学发展需求对知识储备的需求。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在发展中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大力的加强科研力量,积极的研发教材,加强对教材配套体系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使得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四)教学条件受到制约
医学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不同,在医学教育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医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标本。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3]。但是有些院校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在实际院校发展中对医学设备仪器的购进并不多,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医学试验中要做到精打细算,连最基本的动物实验都得不到满足。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学习受到限制,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在院校发展中加强对基础教学设备仪器的购进和投入。
(五)课程的开发和设置缺少合理性
在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中对课程的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在专业的设置上各个院校之间的差距不大,对专业的设置缺少多样性设计,专业的设置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的设置重复现象严重,课程的内容设置严重的缺乏创新性[4]。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并没有能够及时的研发设计出来,使得医学专业设置严重的脱离市场。另外在专业的设置上还存在着严重的追热门现象,盲目的追求热门使得专业的设置和实际的专业需求脱节,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中存在知识体系结构混乱现象,不能满足于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
(六)对医学的教育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健全
我国医学教育的教育模式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医学人员知识学习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这种形式将很难满足于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医学发展中出现的很多新型疾病都没能被及时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难对症治疗。由于医疗知识学习停留在知识表面,因此很难提升医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现代化医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构建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途径分析
(一)树立起正确的医学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分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医学教学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对健康、文明和谐社会因素的创建[5]。教学观念设计应该将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以及心理健康等因素添加进教学工作中,在对医学教学理念设计时应该树立起具有人文和社会科学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医学教学观念设计要突出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设计,具体表现为对生命健康、人文关怀的尊重和倡导。医学应该突出对创新精神的建设,要让学生多沟通,从而才能使得学生的医学教育学习能够满足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医学教育的理念应该不只是注重对医学技术和医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培养。
(二)制定出完善的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在教学模式的创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设计能够看出一个学校的发展程度和专业的特点。在对教学计划规划时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课程的设置中减少不必要的专业课,尽量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计划的设置要严格的按照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全面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应该按照实际的教学需求将教学计划及时的更新和修正,课程的时段安排也应该注重合理性的应用,减少课时加强实践能力课时。另外教学计划中还应该增加选修课,让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强化医学伦理道德教学
医学伦理道德是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社会发展发展为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多新的内容,同时也赋予了医学伦理道德崭新的内涵。例如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使得克隆技术变为可能。随着克隆技术的应用人体器官克隆研究也在逐渐走向程序化,但是在实际克隆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却一直在困扰着人们,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医学研究的积极性[6]。同时在医学发展的技术应用下,患者在诊断中都采用的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做检查治疗等。治病过程中缺少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只见病不见人的怪现象,这些现象都在明确的告诉我们医学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医学伦理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医学伦理道德教学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中能够实现伦理道德的学习转变。
(四)拓展临床医师的知识技能
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临床医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临床医学教育在发展中在不断地转变教学模式,将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都在逐渐的转变。我国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正在逐渐的开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活动,在该模式下要求学生要具有强厚的理论知识学习体系,还应该不断地拓展知识技能。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中要注重对临床医师的培养,临床医师是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因此在院校的教学模式转变中应该首先将临床医师的观念以及临床医师的知识储备体系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中打好改革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
三、智能化建设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一)构建现代化医学教育教学网络框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医学教育中应该将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教学中应该构建起一个专门的现代化医学教育教学网络,要让学生的医学学习能够在教学网络的构建中发挥出应有的特色。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拥有着庞大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层面拓展上[7]。医学教学网络在构建中应该建立起以省级为中心的市级教学网络,教学网络中能够互相学习和发表见解。对学生的医学教育模式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论坛模块,学生和教师登录的页面应该分开设计。教师应该具有专门的教师讨论板块,而学生的板块也是一样的。医学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教学的内容发布到网络中,学生能够自主的在线观看。这样就能够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没有听懂的部分,能够再次的学习。
(二)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21世纪是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也在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智能化的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医学教育中涉及到很多的医学挂图和医学现象,这些医学挂图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是静态的纸质挂图展示,这样学生在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智能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能够直观的将医学学习的挂图以及一些医学现象解释出来。例如学生在学习人体骨骼中的构造时,可以利用智能化多媒体技术中的影像透视功能,将正常人体的骨骼照射到屏幕投影仪上。然后在分析骨骼构造中可以按照实际的影响和现场的人体标本做出分析。在智能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对医学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及时的解决,这就有效地提升了医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
专业技能培养对医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医学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的是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技能培养中应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8]。智能化建设中能够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辅助下完成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例如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超声B超波来检查患者的状况。学生在实践中也可以采用超声波来互相检查,模仿患者的角色扮演。扮演中学习到了相关B超仪器的应用技能,还学会了对超声波频谱的观察。这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全面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四)为学生的理论实践创造机会
实践能力在医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任何技能要想得到发展就应该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应该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任务进行,只有为学生的学习不断地创造实践机会才能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得到验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化医学发展中已经逐渐的成为一种教学发展趋势,现在很多的医学高等院校在教学中都已经和相关的医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医学院校负责学生的理论学习传授,医院方面负责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习。例如医学高等教育护理教学,学生在医学院校中学习护理知识,在充分的掌握了护理知识后到院校签订的医院进行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检验,同时院校的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智能化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模式改革和设计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学生的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就应该在实际教育中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体系构建中,应该包含对学生日常学习出勤率以及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同时还应该包含对教学模式应用的总体评价。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中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应用体系,具体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定和学生学习态度的管理中[9]。教学评价设计中要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教师在课前应该实行点名制度,要详细的记录好课堂出勤率。同时还应该将课堂出勤率作为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在不断地考核中提升学生的医学学习水平和医学学习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医学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是很重要的,实践能力检验的是学生的医学技能学习概况,因此对实践能力的评价就是对整体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完理论知识要去入到专门的医院中做实践训练,要由相关医院的医生和患者亲自对学生的实践做出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满足于现代医学教学的教学需求。由于是患者和医生亲自评价的,因此实践的结果和能力都是具有可靠性保障的。医学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职业,在其发展中应该不断地对专业技能提升,只有专业技能提升上来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智能化建设应用进学生的日常教学中。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评价在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中的重要性。
医学教学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高等医学教育与继续教育模式关系到医学教育整体的发展情况,因此在医学教育发展中必须要加强对教育模式的转变和研究。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在教学模式建设中要将智能化的技术应用与教学模式中。只有不断的加强智能化教学模式建设,才能使得医学教育的发展能够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高艳玲:《当前就业形势下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载《科技信息》2016年(33),第166页。
2.梁栋:《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探讨》,载《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3),第26页。
3.朱彦艳,谷振亚:《浅谈高等医学院校的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载《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1),第105页。
4.王淼,夏天,刘蕙中,宋志彬,李为民:《远程医学在现代医学人才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的角色》,载《四川医学》2015年(2),第135页。
5.顾怀敏,吴星颐,王玲玲:《军队综合性医院医学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探讨》,载《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11),第31页。
6.卢加元:《“互联网+”时代审计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表征、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载《财会月刊》2017年(14),第100页。
7.杨文秀,杨朝晖:《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载《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年(5),第69页。
8.李慧勇,陈莘,张恒亮,严虹:《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探讨》,载《继续教育》2014年(9),第63页。
9.王婉颖,李晓烨,周正荣:《国外继续教育模式对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启示》,载《中国医院管理》2014年(10),第65页。
作者简介:
彭海平,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医学基础部药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医学教育与发展。
王冬杰,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与教学。
马杰,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临床系内科学副教授,研究领域:医学理论与教学。
徐丹,廊坊卫生职业学院16检验1班,研究领域:计算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