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咽异感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门诊咽异感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倪维杰

倪维杰

(四川省都江堰市医疗中心耳鼻喉科6118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咽异感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0例患者加强护患沟通,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注意药物引起的心理效应,定期电话回访,门诊随访和心理疏导。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性及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因此,心理干预治疗咽异感症疗效满意。结论:精神及心理因素是咽异感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心理护理是咽异感症的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咽异感症心理护理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62-01

咽异感症系指咽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自觉咽喉部有异物,堵塞,痰粘着感或不适等异常感觉的病症,也称神经官能症,时间长患者怀疑自己长了癌瘤,故又有恐癌症之称[1]。从中医角度则谓之“梅核气”之称[2]。我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对150例门诊诊断为咽部异感症(功能性因素致病)患者[2],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咽异感症患者150例,男65例,女85例,年龄在21岁—59岁,平均44岁。学生8例,教师22例,家庭妇女45例,其他职业75例,病程2个月—2年,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疾病及相关因素,均无精神病史和精神创伤史。

1.2方法

1.2.1经主治医生检查并明确诊断后为患者进行第一次心理疏导,并留取通信联系方式,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以后每间隔7—10天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和心理疏导。

1.2.2组织咽异感症患者参加联谊会或组建QQ群,让咽异感症患者有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分享一些在医疗及生活中的先进经验,让患者产生对抗疾病的巨大正面能量。

1.2.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2个月后患者咽部异常感消失。显效:咽部异常感觉明显减轻或平时无异常感觉,偶尔有轻微异物感。有效:有咽部异物感,但烦躁,担忧等心理不适消失,能够忍受。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5]。

2心理护理

2.1加强护患沟通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逐步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并介绍就诊流程,科室概况,主治医师的专业特长,经主治医师检查并明确诊断后,为患者进行第一次心理疏导,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采用启发式健康宣教,患者复诊时需接受咽喉部检查,对其进行暗示,引导患者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医护人员要详细介绍咽部淋巴环的组成和免疫功能特点,解释异物感并不代表真正有异物存在。结合咽部解剖图,使用图文并茂等方法使患者了解咽异感症的疾病特点。

2.3以人为本,因人而异门诊咽异感症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性别,年龄各有不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在医疗活动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励启发式的提问了解病情以及患者内心的心理冲突和矛盾,利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患者,让患者感觉到我们掌握了详细的病情,同时把治疗的希望和信心传递给患者。

2.4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咽异感症的治疗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重点在与患者需要加强自我调节和保健预防,嘱患者工作、生活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体育锻炼,户外运动等,多进清淡饮食,少进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次少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职业用嗓者注意嗓声保护和发音训练。指导家庭成员和亲友关心、理解、体贴患者。对具有明显内向性格,情绪低落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及可能存在无法排除的心理障碍,可转诊心理科,部分患者仍经常感到咽部不适,但焦虑状况明显减轻或消失,复诊时重复的咽喉部检查使患者相信咽喉部没有明显病变后解除顾虑。

2.5指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给予辅助药物治疗1—2周,告知患者药物不能根治,仅能缓解症状,勿滥用抗生素,局部含化、喷雾药物不超过2种,以免影响口腔微生态环境和唾液分泌[3],逐步帮助患者摆脱频繁使用或更换药物的状况。

3结果

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本组咽异感症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有了明显转变,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治愈87例(65.7%),显效31例(18.9%),有效25例(12.5%),无效7例(2.9%),总有效率97.1%。

4体会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门诊病人占的比重较大,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功能性因素致咽异感症患者明显增多,咽异感症患者的痛苦程度与病变程度差异较大[4],常规治疗无特殊疗效,而患者情绪因素是影响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精神的痛苦往往超过肉体的痛苦,患者具有较激烈的恐惧,焦虑等紧张心理,具有明显的内向性,焦焦虑性,神经质,情绪低落,过分关注躯体症状,四处求医,虽不威胁生命,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6],患者在就诊时,医护人员往往针对患者的心理、生活方式干预不够,影响临床疗效,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个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医疗护理依从性,至关重要[7]。因此,对咽异感症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8-329.

[2]况光仪,易慧明,吴克利,等.咽异感症临床分型及治疗的初步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55-358.

[3]吴钏琪,周宏灏,许树梧主编.全国医学临床药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59

[4]叶京英,韩德民.慢性咽炎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1,19(5):268-241.

[5]张平.咽异感症的诊疗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95-98.

[6]刘志明,孙久龄,杨亚平,等.咽异感症患者有关心理生理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4):278-245.

[7]屈友初.心理疗法为主治疗咽异感症60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