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成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发展生态宜居型小城镇是特色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飞速提升,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城镇在资源、政策、交通等多重瓶颈因素制约影响下找到了自身错位竞争的发展优势。本文以普遍的文化景观建设为研究视角,在提出宜居型小城镇文化景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案例的优点与不足,总结文化景观建设的一般特性,分析文化景观与生态宜居的互动实现。
关键词:生态、宜居、小城镇、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小城镇中的文化景观建设,它是在小城镇的特定地域上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演变而成的,是介于乡村文化景观和城市文化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类型。辽宁省近年来加大了整个省域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一大批小城镇依靠其企业的壮大迅速发展起来。笔者围绕辽宁省特色城镇化建设这条主线,对宽甸满族自治县进行了深入调研。该县虽然地处辽宁省欠发达的区域,却成为全国生态宜居型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在文化景观建设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本文期望通过该案例地解读,从文化景观的角度为其他小城镇的生态宜居型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一、长白山麓,绿城宽甸——突出生态效应的文化景观建设
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鸭绿江中下游右岸。是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小城镇,该地区早在2008年就被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确认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地区之一。因此整个县城具有较优秀的生态环境和建设基础。宽甸作为生态宜居型小城镇的建设典范,在更多的层面上体现出来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性改造,在基于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蕴,在绿城的框架内不断丰富着文化性的景观建设。
1、牢牢树立绿色经济的发展之路。总所周知,文化建设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很多环境质量原本很好的小城镇,因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来了城市现代化的景观,而自身文化已经消失殆尽。宽甸县城在发展中不断探索绿色文化型小城镇的建设方法,将县城内所有工业转移到城南产业园区,避免其对主城区的污染。在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严厉打击了掠夺性开采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的虚假繁荣,最终将资源优势变成规模优势和发展强势,为整个城区的文化景观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2、将“绿色家园”的文化理念通过各种景观建设融入民心。宽甸县森林资源丰富,其县城四周被青山绿水环绕,为居民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栖息环境,县城内建设生态家园、保护青山绿水的文化标语和环保行为随处可见。在这种绿色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宽甸县城依托自身环境优势,依次建成了省级黄椅山火山公园、清泉寺、玄武湖等景区,为市民提供了文化传播的载体,为城市景观增添了文化气息。
二、生态宜居型小城镇文化景观建设的特性归纳
通过案例分析可知小城镇文化景观作为一种介于城市文化景观与乡村文化景观之间的过渡型景观,是在小城镇这个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小城镇地域环境的二元特性,使得其文化景观在形成机理、表现手法、功能构建、价值取向和文化整合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
1、文化景观建设的演化和发掘要体现出自身独特性
文化景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而成的,其中人类活动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针对案例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剖析小城镇文化景观建设的独特性:
(1)从时间维度看,小城镇文化景观是小城镇本身的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现代文明的烙印,地域特色和古今交融在小城镇文化景观中得到了最佳诠释。
(2)从空间维度看,小城镇通常作为城乡结合部而存在,因而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交锋和碰撞最为激烈的地域,这在城乡二元经济明显、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并存的我国小城镇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3)从动力机制看,小城镇文化景观建设是在三对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一是小城镇自身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区域整合,二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三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耦合。
2、文化景观建设中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宽甸县文化景观的内涵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与手法才能得以表现。正如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密切联系的一样,文化景观与其文化内涵也是密切联系、互为表里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就一定有什么样的文化景观与之相对应。小城镇文化融合了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双重特性,既有城市文明的兼容并絮,又有乡村文明的单纯和人地一统的价值取向,因而其景观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景观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上,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比较单一,小城镇文化景观则兼具城市与乡村两种景观的特色,表现形式多样。以建筑而言,城市景观给人“高、密、紧凑”的感知,乡村景观给人“矮、阔、松散”的体验,而小城镇文化既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又有低矮别致的平房帐篷,手法与形式多样性不言而喻。
三、小城镇中文化景观与生态宜居的互动实现
构建生态宜居型小城镇和文化景观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种互动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1、建设地域文化景观,塑造鲜明、独特、优良的小城镇形象
城市风貌独特、鲜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城市所共有的一种品质。我们在城镇风貌塑造时就要紧紧抓住本地所特有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特征,充分地诠释地域文化,恰如其分地反映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各个地区通过挖掘自身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选择合适的文化建设起点,这其中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质、地形、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需求等等。而这些文化因素都可以通过各种景观建设手法来体现。
2、创建安全、舒适的宜居环境
宜居环境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宜居环境是指居住社区的综合环境,是居民赖以生活的场所,也是进行社交、与自然接触的空间;而广义的宜居环境则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物理环境三个部份。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宜居环境是指狭义的宜居环境。
(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的宜居环境一个生态宜居的小城镇必定具有安全的宜居环境。这里所说的“安全”是指生态环境的安全而非指社会环境的安全。要具有安全的宜居环境,就要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以人为本,创造舒适的宜居环境。舒适的宜居环境基本条件是:周边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配套齐备,有大面积的绿地和公园等。良好的居住条件,建筑物除要满足使用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自然,建筑密度越低,通风、采光越好。当然,居住的舒适除要满足居住者的生理舒适外,还要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舒适。要达到使居住者心理舒适,城镇空间构造就要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因此,在城镇空间构造上还应做到三个协调:一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应协调;二是作为宜居环境空间构成要素的建筑物、街道、广场等其比例尺度与城镇规模应协调;三是街道宽度与两旁建筑物高度应协调。
参考文献:
[1]张伟,马海涛,黄胜恩.小城镇文化景观及个性体验研究.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2007.24(1)
[2]庞艳.文化性小城镇景观设计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201
[3]张伟,马海涛.论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景观营造.山西建筑,2007.33(5)
[4]田晓军.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浦江县浦阳镇为例.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