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汪海明
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帮助学生认识并坚信自己具有创新的潜能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人脑的潜能,坚定创新不只是学习成绩好或智力好的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位学生都具备的。思维是人脑的正常功能,人类运用大脑进行思维来认识世界,产生的新看法超出原有的认知水平时,就是创新,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一些发明创造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并不是只有伟大的人物才具有创新能力,许多发明创造正是“小人物”创造出来的。从而坚定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具有创新潜能!同时告诫学生:在自己的想法被证明错误之前,一定要相信它是有价值的。因为,几乎每一项新发明的产生都是由于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始终坚信自己的想像力的结果。
一次我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题目:已知方程2x2+mx-2=0的一个根为4,求它的另一个根和m的值。
第一个同学的解是:设此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1,则
4x1=-1,∴x1=-1/4
又因为4+(-1/4)=-m/2,所以m=-15/2。
好!很简捷。
第二个同学的解是:把x=4代入方程中,得2×42+4m-2=0,m=-15/2,所以原方程就是2x2-15/2x-2=0,解这个方程得x1=4,x2=-1/4,所以另一根为-1/4。
好!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解法,都很好,他们的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确立目标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如果学生都认为:“我与牛顿、爱因斯坦没法比,发明创造是他们的事。”那么,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一直处在一种被压抑的状态中,潜能就发挥不出来。事实上,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脑只利用了3%,即使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利用了10%,人脑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到一所学校考察,班主任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先生,您能不能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居然非常爽快的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被指点的孩子眼睛一亮,发疯似的跑回家:“妈妈、妈妈,专家说我是神童!”母亲半信半疑地找到了老师。“一点不错,的确是教育专家说的。”母亲仿佛吃了颗定心丸,不再忧虑、不再指责。这些孩子也从此发生变化,在学习上飞速发展。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询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班主任回答:“好极了!”班主任接着又问:“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一经您指点,一个个都变了,好象您有什么诀窍,判断得如此准确?”专家笑笑说:“没有什么诀窍,随便指指而已。”班主任顿时目瞪口呆。
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我不行”。引导学生学会不断自我激励,直到形成习惯性的思想意念:我能行!另外,确立目标既是人生成功的需要,也是激发人的潜力、最大化地创造价值的需要。有了目标,潜意识就会调动所有的能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所以人生一定要有目标,要教会学生确立目标。
三、引导学生养成敢于怀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是书上的结论,资料上的答案,老师讲的知识肯定都是对的,可以毫无怀疑地接受。这种认识是对思维的一种禁锢,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很多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也因此得不到培养和发挥。在教学中,我有时故意解错题,这样一来,学生可能会嘲笑:老师还解错题!随之带来的却是:他们不再敢不经思考就轻易相信我的结论。同时,在教学中举一些例子,如伽利略通过实验推翻了当时的学术权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哥白尼通过研究提出“日心说”,推翻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等。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善于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验进行合理分析,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