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燕刘斌(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颅内感染降颅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76例颅内感染患儿,根据用药情况将患儿分为甘露醇常规治疗组(n=38)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n=38)。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5d的脑脊液压力变化、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两组患儿在颅内压下降、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肾功受损和电解质紊乱)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压可用于儿科常见颅内感染的治疗,其降颅压疗效优于常规甘露醇治疗组,且在发生肾功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
【关键词】甘露醇甘油果糖颅内感染颅内高压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204-01
目前临床上降颅压药物应用最广泛的是甘露醇,但近年其大剂量使用时的反跳作用及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本文对2011.1-2013.12我科收集的76例颅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脱水降颅压、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文76例患儿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岁3月,最大15岁,中位年龄4岁。76例患儿中化脓脑膜炎例38例,病毒性脑炎27例,结核性脑膜炎11例,入院前均未使用降颅压药物,就诊时间(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2h到3d。诊断标准参考《小儿脑水肿及颅内高压》[2]。
1.2分组76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甘露醇治疗组(对照组)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原发疾病构成比及病情轻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3给药方法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5ml/kg.次,每6-8小时1次,同时加20%甘油果糖5ml/kg.次,每12小时一次,1小时内滴入,使用3-5天后根据病情开始减量,7天后停用甘露醇,单独使用甘油果糖,根据病情10天左右停用。对照组患儿选用20%甘露醇降颅压,5ml/kg.次,根据颅内高压情况每4-6小时一次,半小时内快速输注,根据病情3-5天后开始减量,7-10天减停。
1.4疗效判断治疗后5d复查脑脊液压力、肾功、小便常规、电解质,并观察颅内高压症状及体征。显著疗效标准:颅内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前囟张力正常,抽搐停止,神智转淸,头痛、呕吐症状消失),好转标准:颅内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临床症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前囟张力下降,抽搐次数减少,意识障碍程度减轻,头痛、呕吐缓解);无效标准:颅内压未降或者增加、临床症状加重。有效=显著疗效+好转。
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样本率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工具为SPSS19.0。
2.结果
2.1降颅压效果比较两组患儿中共有60例于治疗后5d复查脑脊液压力。治疗组32例,其中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13例,显著疗效率40.63%;下降但未达正常17例,好转率53.13%,脑脊液压力无下降甚至上升1例,无效率3.12%。对照组28例,其中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6例,显著疗效率21.43%,下降但未达正常16例,好转率57.14%,脑脊液压力无下降甚至上升6例,无效率21.43%。有效率=显著疗效率+好转率,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对比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对照组5d显著疗效率23.68%,好转率60.53%,无效率15.79%;治疗组5d显著疗效率39.47%,好转率57.89%,无效率2.63%;有效率=显著疗效率+好转率,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甘露醇由于其脱水起效快,疗效可靠,仍然是目前国内外首选的降颅压药物,但甘露醇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短,有报道甘露醇连续使用8次以上,降颅压作用就会下降,甚至会加重脑水肿[3]。甘露醇有利尿作用而导致机体水电解质失衡,尤其容易出现低钠、低钾血症;因其需快速输注还有诱发心功能衰竭的风险[4-[5]。
本研究76例病例均采用了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组联合使用甘油果糖,减少甘露醇输注的次数从而减少甘露醇使用总量。本次研究发现,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患儿降颅压5d显著疗效率39.47%,好转率57.89%,无效率2.63%;单用甘露醇组5d显著疗效率23.68%,好转率60.53%,无效率15.79%,在降颅压方面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肾功损害率2.63%,电解质紊乱发生率5.2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89%,对照组肾功损害率18.42%,电解质紊乱发生率23.6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2.1%,提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比单用甘露醇在电解质紊乱及肾功损害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颅内感染降颅压作用效果显著、持久,能减少甘露醇使用剂量,不易引起反跳性脑水肿、电解质紊乱及肾功损害。
参考文献
[1]刘运广,林娜.甘露醇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9):538.
[2]虞佩兰,杨于嘉.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3.
[3]麦以成,么宪伟,李艳丽,等.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4):280-281.
[4]小儿急性脑水肿协作组,小儿急性脑水肿边补边脱液体疗法50例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86,1(4):187.
[5]杨树源,岳勇,李庆彬,等.甘油果糖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9(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