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娴
(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卫生所226363)
【摘要】目的揭示刘桥镇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为做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9~2013年我镇肺结核病疫情监测报告系统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刘桥镇从2009~2013年共登记肺结核患者208例,发病最高年份2009年49例,发病率65.12/10万。季节分布:第一季度75例,第二季度48例,第三季度40例,第四季度45例,四个季度均有发病,一季度发病率最高。人群分布:5年登记的患者中,男性占66.35%,女性占26.12%;41~80岁占79.81%。结论我镇肺结核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因素依然存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挑战。
【关键词】肺结核疫情流行病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71-02
肺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慢性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临床上以低热、消瘦、咳嗽、咳痰、咯血及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1]。为了解刘桥镇肺结核病流行的特征,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刘桥镇2009-2013年肺结核疫情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由通州区统计局提供。
1.2方法
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分析通州区刘桥镇2009-2013年肺结核疫情的总发病率、分性别、年龄别的发病率。不同的年份、季节、性别之间的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09-2013年刘桥镇累计报告肺结核208例,年均发病率为55.47/10万,其中2009年发病49例,发病率65.12/10万;2010年发病46例,发病率61.33/10万;2011年发病30例,发病率40/10万;2012年发病46例,发病率59.26/10万;2013年发病37例,发病率,48.72/10万;5年间发病统计学意义(χ2=8.944,P=0.063)。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时间分布:
刘桥镇2009-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2009年(65.12/10万),最低为2011年(40/10万),每月均有病例发生,1-3月份病例所占比例较多,分别占11.5%、10.58%和14.42%,见表1,表2。
刘桥镇2009-2013年肺结核病人群分布
2.2.2性别分布:
在报告的20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性138例(66.35%),女性70例(33.65%),总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40岁前男女发病率无年龄差别,见表1。
2.2.3年龄分布:
在报告病例中,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88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51-60岁组49例,占23.56%,其他年龄组见表1。
3讨论
从通州区刘桥镇2009—2013年肺结核发病情况看,5年间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得差异,与近年来对结核病得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有关。发病人口中以青壮年及中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冬春季多发,与其他报告相似[2,3,4],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男性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几率较大,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大部分有抽烟及酗酒等不良嗜好,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外出打工接触肺结核病病原体机会增多,因此容易感染肺结核病。而冬春季多发是由于雨水多,湿度大,空气浑浊,通风不良有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生活条件简陋,生活场所人员密集,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一旦发生疫情,会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因此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5,6]。提示我们下一步要加强对男性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加强个人卫生,杜绝危害健康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及时发现和治疗结核病病人也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确保全程规范治疗,对病人治疗费用全免,减轻病人负担,提高治疗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治愈,减少复发的目的。加强结核病防治队伍的建设,完善三级防治,确保国家结核病防治策略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507
[2]成秉来,张姝,宋振.天津市社区医务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干预效果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4,(12);4-6
[3]高晓凤,张梅,许平,等.2001-2009年西部地区两个贫困县肺结核疫情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59-61
[4]朱雪梅.某县2011年肺结核流行特征的分析报告.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189-191
[5]徐林莉.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工作探讨.吉林医学,2014,35(12):2619-2619
[6]肉孜买买提.加强乡村两级肺结核防治规范化管理对肺结核病发病率的影响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