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当代歌坛上,通俗唱法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共同构成“四轮定位”的大格局。
研究通俗唱法的发展走向,对于通俗唱法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与实践参考价值。本文就此发表若干浅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时尚化的走向
通俗唱法作为世界性的现代化音乐形式,原本就具有鲜明强烈的时尚化审美特征。而这种时尚化并没有过时,仍是通俗唱法的未来重要的发展走向之一。
时尚作为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具有鲜明的语言性特点,所以通俗音乐也称作“流行音乐”。不仅有流行音乐,而且有流行语言、流行文学、流行服饰、流行宗教等等。它们以新奇为主要特点,常迅速被人们采用、模仿、欣赏、推广。人们在这种表达对美的爱好和欣赏的过程中,也借机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时尚属于人们的行为模式范畴。它又可以成为习俗的变动形态,而习俗则可视作是时尚的固定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通俗唱法传入我国,立即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众的青睐,这正好迎合了中国人们渴求自由、希望开放,急欲发泄内心被压抑的情绪的心理需求。而通俗唱法的载歌载舞、亲切自然,借助电子音响设备以及现代化动感舞台效应等各种崭新的演唱形式,更为无数歌迷所倾倒。
我们完全有充足的理由可以预测:时尚化仍是今后我国通俗唱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走向。
二、人性化的走向
21世纪是一个人性化的时代,“以人为本”已成为世界的大主题。而我国坚持以人为本,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新内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们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国的通俗歌曲,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人性的全面释放,唱出了人的真性情。不仅《潇洒走一回》、《爱你一万年》等通俗歌曲,表达出强烈的爱情,而且如《小芳》、《同桌的你》等通俗歌曲,形象地表现出人的情感世界的隐秘、细致、微妙、朦胧、含蓄等各种丰富性与复杂性,其人性化的高度与厚度,不仅为中国歌坛上所未有,而且也为世界歌坛所未见。
同样可以预测,这种人性化的趋势,也是我国通俗唱法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之一。
三、多元化的走向
21世纪又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政治的多元化、经济的多元化,导致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通俗唱法,正是以其多元化的态势,呈现其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这种多元化,体现在许多层面上。例如,中国通俗唱法,在发声方法上向美声唱法学习,讲究呼吸、共鸣,也采用“视听练耳”之法等等,极大地提升了通俗唱法的科学含量与美学品位。又如,中国通俗唱法向民族唱法学习借鉴,在情感表达的真挚亲切、音乐语汇的民族素材、演唱风格的说唱性、随意性等等,都显而易见,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再如,中国通俗唱法向原生态唱法学习借鉴,其中的喊声唱法,就与原生态唱法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有充足理由预测到,这种多元化仍然是中国通俗唱法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走向。
四、民族化的走向
民族化是古今中外所有艺术形式中的一大重要命题。也是艺术作品成功的亮点与支点。不仅本土艺术如此,外来艺术亦如此。中国的通俗唱法,作为“洋品种”,同钢琴、小提琴、芭蕾舞等等外来艺术品种一样,都走出了成功的民族化之路。在歌词创作上,中国通俗唱法以民族题材、民族主题、民族形象、民族情感、民族风格、民族语言为主流。例如《我的中国心》、《中国功夫》、《霸王别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在歌曲创作上,中国通俗唱法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曲艺音乐的精华。例如《唱脸谱》,使其成为熔通俗音乐与京剧曲调为一炉的“京歌”。在演唱方法上,中国通俗唱法也吸收了民族戏曲的艺术营养。例如李谷一的“花鼓味”、屠洪纲的“京味”等等。
可以预测,民族化永远是中国通俗唱法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