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患者的处理与护理

/ 2

输血反应患者的处理与护理

董玉清

董玉清(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塔尔根卫生院165027)

输血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可分为输全血及成分输血,输全血在我国目前仍较普遍,随着成分输血发展迅速,将全血分别制成高浓度制品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等。根据患者需要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输血反应以发热最多见,其次是过敏反应,而溶血反应及细菌污染血液的严重反应极为少见,近些年还发现输血可传播疾病,必须强调献血者需经审批合格,且在合格实验室作血型、肝功能、乙肝、丙肝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一系列检查,合格者方可采血,以上程序国家均有严格规定,我国医务人员应学习遵守献血法律。发生输血反应不仅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可造成死亡,然而输血反应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值得指出从临床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应具有输血的基本知识,另外,在此说明输血程序:①医护人员在到血库领血时,应与血库人员共同查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等,核对无误进行签字后才能发血;②取回血液,由病房2名医护人员再次核对供血是否符合相应的输血申请单要求,例如供血成分、血型、贮存时间、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血型及床号住院号等,确定各项符合要求;③治疗班护士再到受血者床头核实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等后,采用标准输血器和严格无菌技术执行输血医嘱。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则,同时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发现可疑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以得到及早处理,均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现分述各种输血反应及防治措施:

【发热反应】

1.原因

主要是保养液配制不纯或输血器具等清洗不彻底,在血液或血制品中产生致热原(死菌、细菌产物等)引起,近些年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输血用具,使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所减少。其次,多次输血病人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抗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导致发热。

2.临床表现

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40%以上。多在输血后15分钟出现症状,有时发生在输血结束后l~2小时。先有寒战继之发热,体温可高达38~41℃,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血压多无变化,一般1~2小时后发热反应逐渐消退。在全身麻醉条件下,发热反应常不显著。

3.防治措施

一旦出现症状,应即刻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寒战时给予保暖,按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或抗组胺药物,必要时肌肉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mg,均可减轻发热。

预防发热反应常用方法:输血前过滤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若使用老式输血器具,在输血后对输血器皿应严格清洗和消毒,并在输血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前半小时可按医嘱给予病人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并在输血前15分钟减慢输入速度。

【过敏反应】

1.原因

多数发生在过敏体质的受血者或多次受血而致敏,可能供血者血内或血制品中含有致敏物质,而受血者体内有相应IgE、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可导致抗原抗体反应并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轻者仅为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常在数小时后消退。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3.防治措施

轻者可应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反应重者应停止输血,立刻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0.5~lml,或同时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发生喉头水肿者,有时需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

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或异丙嗪,可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另外,不要选用过敏体质的供血者,并要求供血者在献血前4小时禁食。

【溶血反应】

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大量破坏引起溶血。临床工作中以输入红细胞发生溶血更多见。此反应虽仅占输血反应的极少数,但是预后严重。

(一)原因

1.血型不合

一般指ABO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偶见Rh血型系统。

ABO血型主要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具有A或B抗原或称A或B凝集原而确定血型。例如A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具有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有B型抗原,AB型血则红细胞膜上有A、B两种抗原,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A、B两种抗原均不具备。ABO血型的血清中有两种不同抗体,即抗B抗体、抗A抗体,这些抗体生来就有或“天然”产生的,主要是IgM。

每种血型本身红细胞与血清之间抗原抗体不一致或缺乏任何一种,因此,不会发生凝集作用。当误输不合血型的血液,例如将B型血输给A型或O型病人时,由于A型或O型血病人血清中存有抗B抗体,与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B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血管内溶血。

Rh血型系统抗原有多种,在临床工作中仅用红细胞表面D抗原存在表示Rh阳性,不含D抗原者为阴性。Rh血型与ABO血型系统之间无相互关系,ABO血型可伴有Rh阳性或阴性。我国人口中Rh阳性占绝大多数。Rh血型发生溶血反应主要是Rh阴性者输入Rh阳性血液后.体内产生抗D抗体,当第二次再接受Rh阳性血液时。即可发生溶血,Rh抗体属IgG。Rh阴性者在妊娠时就可因胎儿少量Rh阳性红细胞而致敏,也可因输血而致敏,当已致敏者接受Rh阳性红细胞时就可能因过敏反应引起严重溶血。已致敏者怀孕Rh阳性胎儿时,其抗D抗体会通过胎盘引起严重新生儿溶血病。

过去认为型血是万能输血者,因为O型血红细胞无抗原,其血清中抗A抗B抗体被受血者血液稀释,不会发生溶血反应。近几十年来发现有因输入O型血而发生溶血反应者,说明O型血清中抗A抗B抗体效价仍很高,有溶血能力。

2.输血前供血者红细胞已被破坏

由于血液保存不妥或保存过期、输血前过度震荡、血液内加入低渗溶液如蒸馏水等引起。

3.受血者红细胞本身原因

例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输血后易使溶血加重,可能输入的补体促使患者红细胞加速破坏。

(二)临床表现

一般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急性输血性溶血表现:通常输入血液10~50ml后即可产生症状,随输血量增加,溶血反应加重。轻者有发热,一过性轻微黄疸及血红蛋白尿。重者寒战、高热、面色潮红,腰背疼痛、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随后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常合并急性肾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造成死亡;慢性输血性溶血表现: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或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入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溶血。

(三)处理

当怀疑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同时严密观察病情,遵医嘱做好以下各项检查和治疗。

1.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病人反应,记录输入血量及重病记录。迅速核对病人及供血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血袋姓名等有无差错,同时重新作血型测定即供血者及受血者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2.立即取病人静脉血3~5ml,用离心沉淀,观察血浆颜色,若转变为淡红色,说明有多量游离血红蛋白,这是溶血反应的可靠证据。

3.血红蛋白尿有时仅见于患者第一次尿液,注意观察输血后第一次尿标本很重要。3~6小时内取血查血清胆红素,此时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已增高。

4.及时治疗:出现溶血性休克要纠正休克,静脉注入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升压药可给多巴胺,输血浆或右旋糖酐以补充血容量,有少尿者可静脉注射速尿、20%甘露醇以达利尿目的。

(四)预防

血型不合输血的发生,多由于工作粗枝大叶所致。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责任感及严格遵守操作制度的教育极为重要,配血工作要求认真负责,领血及输血前要反复查对血型、姓名、床号。另外,输血时应采用同型血,且过期血不准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天楹,杨成民.临床输血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00-425.

[2]王利军,韩明清,吴新花.输血反应的紧急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