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认识
郑小军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上看,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深化和具体落实,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只有不断地促进教育公平,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051-02
【Abstract】Thehighestidealofeducationistoachievepeople’scomprehensivedevelopment.Accordingtoit’saims,contentsandways,qualityeducationcarriesoutanddeepensthethoughtsofcomprehensivedevelopment.NowadaysthereexistsomeunfairphenomenainthefieldofeducationinChina.Itisonlythepromotionofeducationjusticethatcarriesforwardqualityeducationtocarryoutpeople’scomprehensivedevelopment.
【Keywords】QualityeducationPeople’scomprehensivedevelopmentEducationjustice
教育以育人为己任,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永恒的主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乃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目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它的实施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在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加深对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对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认识
素质一般可区分为狭义、中义、广义三种。狭义素质即遗传素质,强调素质先天的自然性方面,是后天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中义素质是主体现实性中反映未来发展可能性的部分,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广义素质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是在先天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1]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泛指个体在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训练而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质量水平。素质教育提出的直接原因是以往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倾向,导致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为此,笔者把素质教育界定为在教育方针指引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其多方面素质及综合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使学生全面地、充分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民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恩那里有着具体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意思: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以及二者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二是指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多方面的发展;三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全面、充分、自由,都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2]全面指发展要有广度,充分指发展要有深度,自由指发展不屈从于其它任何活动和条件,能够为本人所驾驭。如果只注重发展的广度,就很可能成为博而不精的所谓通才;如果只注重发展的深度,就很可能成为专而不博的那种偏才;如果不具备自由的条件,个人不能够自由自觉地支配自身及其活动,也谈不上真正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现人有限的、相对全面的发展。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使人真正成为发展的目标和主体。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一般发展与重点发展的关系,绝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成平均发展,干削峰填谷的蠢事。
二、对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认识
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呢?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是要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创造一种新的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二是要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三是要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实施有利于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4]当然,教育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绝不是教育全面了,人的发展也跟着全面了。但毫无疑问,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作用还将日益显著。
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把教育理解为三件事,通行译文是:
第一:智育。
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授的那些东西。
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5]
教育理论界一般将这段话视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显然,全面发展教育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对儿童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是对教育目的和内容的宏观规定。它是指为促进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一般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个传统内容和心理素质教育这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三件事”中没有提德育,倒不是不重视德育,而是由于马克思此处并非是就普遍意义的教育而言,而是特指从资产阶级国家那里为工人儿童所争取的那种教育,显然不可能指望资产阶级国家办的学校会对工人子女施加其所需要的德育。
不过,有学者认为这段译文存在误译,校定如下:
第一,心的教育(Mentaleducation)。
第二,身的教育(Bodilyeducation),就像体操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授予的。
第三,技术学训练(Technolgicaltrain-ing),这种训练传授全部生产过程的一般原理,同时引导儿童和年轻人实际使用与掌握所有行业的基本工具。[6]
“心的教育”包括了人的心智发展与心灵培植的各个方面,涵盖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部内容;“身的教育”包含了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对人施加的全部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和成为某种人的活动。注重人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是谓使人成为人;注重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充分发展,是谓使人成为某种人,即学会做事。这段译文使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具体而清晰。
与全面发展教育这个概念相比,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哪些素质,是对儿童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具体规定,这就大大增强了教育的可操作性。从目标看,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从内容看,素质是一个包括纵向层次结构和横向科类结构的立体模型,纵向上分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三个层次,横向上每一层次都由若干素质构成,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涵盖了全面发展的丰富内容。从方法途径看,素质教育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合理安排教育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既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其特长,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归根结底,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实现他们终身可持续的发展。可见,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深化和具体落实,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通向它的必由途径,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的本体功能,使人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三、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全面发展关键的认识。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我国政府一直对此非常重视。2005年,教育部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工作重点之一。2007年“两会”期间,教育公平又作为社会关注热点提上政府工作日程。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从这一提法我们不难看出:在现阶段,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就是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起点公平。主要指不分阶层、家庭、地区、种族、性别、信仰等,只要达到年龄,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用孔子的话说是“有教无类”,用现在的话说是学有所教,人人有学上;二是教育过程公平。指在人人有学上的基础上实现人人有同等质量的学上,接受相同质量的教育。当然,对相同不能做机械的理解,此处的相同包含三个基本要义:平等、差异、高质量。平等指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要达到统一要求,而不能低于这一要求;差异指正视人各不同这一事实,从有利于每个人发展的角度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往往又不尽相同的教育,即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高质量则强调要对所有人施加最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在促进他们发展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一句话,教育过程公平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获得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三是教育结果公平。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是指为每个孩子提供入学机会的公平,提供教育过程(包括教育条件和师资)的公平,并不能保证教育结果的公平。[7]其实,结果的公平并不是所有学生最后变成一个样,而是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水平,实现“人人成才,人尽其才”。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教育公平很好地体现了平等与差异的统一,公平和效率的兼顾,与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充分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本精神相吻合,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我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存在不少问题。在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种种教育不平等、不公正问题中,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高考中隐藏的机会不均等,民办学校发展所遭遇的政策歧视,基础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择校现象,部分地区和学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无法得到保障等,是近几年教育界和老百姓议论比较集中的问题。[8]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统筹兼顾,长远规划,多方协调。特别是要坚持依法治教,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等。在教育公平的三个方面中,起点公平是前提,结果公平是目标,过程公平是保障。如前所述,过程公平强调让所有人都获得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质量教育,很好的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最高境界和价值追求,即教育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成长的需要。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缩减班额,实行小班化教学;引进心理测验的手段和技术以更好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据此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要正确对待差异,不但承认和接受,而且尊重和利用,促成更高水平基础上的差异出现,实现人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有人说,理想不是拿来实现的,而是拿来召唤的。那就让我们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最高理想的召唤下,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向它的无限靠拢吧!
参考文献
1杨银付.素质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5(12)
2谢麟著.马列毛泽东教育论著讲解[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9:10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5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2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217~218
6马克思著、瞿葆奎译.就若干问题给临时总委员会代表的指示.男女青少年和儿童的劳动.载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6).智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11
7顾明远.公平而差异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J].今日教育,2008(2)
8徐辉.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教育公平[J].群言,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