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赵桢

赵桢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学院158100

课标中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小学科学正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

但目前由于实验环境以及实验条件的差别,实验教学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不佳。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动”得有效、“动”得有序、“动”得有法?

作为一名科学教研员我一直在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在以前多年的一线教学和现在的教研调研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可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课的有效性。

一、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科学课的开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科学小故事、变一个小魔术、开展一个小游戏、出示一个实物、制造一个悬念等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神奇的磁力》一课中,就可以这样导入: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两位学生一男一女上讲台比赛“钓鱼”,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两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鱼竿能吊上来鱼,有的就吊不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起来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地开展了。

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结合所学内容、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总之,好的导课是一节好课的开始,所以我们应该在导课上多下心思,在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二、材料选择合理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由于各学校存在差别,所以在实验选材上老师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有一些不是很难的东西也可以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准备,通过学生自己查找及准备的过程培养了孩子的能力。

如在讲解五年级《电磁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准备电池、导线、铁钉等简单的实验器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能把自己的材料借给其他的同学,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德。

三年级《认识水》一课教学中,教材中出示的是几个不同的量杯。由于学校的实验器材没有这么多,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拿出自己喝水的杯子。学生的杯子各不相同,让学生先猜测谁的水瓶装的水多,最后给每组配一个量杯,圆满地完成了这节实验课。学生也感觉到处处都有科学,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只有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选取合理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让学生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认识,方便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探究”重在过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关注的是探究过程。所以教师应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在教学《测量气温》一课中,可以给学生准备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天气预报都有哪些内容,这样学生就自然想到了温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由于没有详细的要求,所以学生在观察温度计时,对温度计本身兴趣不大,但对温度计的“红液泡”很感兴趣,都在玩红液泡。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没有讲温度计的结构、刻度等,而是说:“我们用手捏住‘红液泡’,温度计中的线上升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在学生观察前没有设计好学生的活动,导致学生观察时目标不明、效率低下。

所以再上这一课时,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思考:“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这时,学生产生了迫切观察温度计的强烈愿望,接着再提出一个问题:“这次观察的重点在哪里?”学生提出了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观察它的表面有什么、观察它测量主要靠什么等猜测。

明确要求后才让学生观察温度计,这样学生就知道应该观察什么了。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不仅讲清了温度计是由一根细玻璃管做的,里面有红的液体,外面有刻度,顺利地完成了观察任务。

实验教学是一个充满无数可能性的教学,教师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同时能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当然,一节好的实验课学生的收获是别的课所不能达到的,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课中自己收获知识、提高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