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佳慧山东省博兴县乐安实验学校256500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是学生自主性教育行为,同时也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很重要,不得过大、过宽、过偏,入口要小,才便于操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又没特别留意,却又是值得学习、了解、探究的事物或现象。恰当有趣的主题,能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今天我就谈谈在主题确立及分解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
一、“问”是指导的起点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始,也是“问”。问题从何而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1.了解问题的来源
(1)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标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新课标的思想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得到重视和体现。在学生生活经历中处处蕴藏着问题,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问题。
(2)来源于学科教学的延伸。新课标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的综合性,由学科教学的内容延伸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和品德与生活都涉及到了春天。于是我们就由此延伸出了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到田野里去感受春天,到社区去寻找春天,到公园里去捕捉春天,还可以到网络上、书本中、图片里去搜集春的足迹。
(3)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去关注、去观察、去思考,就可能提出问题。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从平时的观察中将学生的兴趣汇集起来,从中选择受关注面比较大的话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
2.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勤于观察周边生活,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活动主题就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来。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为什么老师的眼睛大,我的眼睛小?我们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在不断的“为什么”中,逐步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情境,开展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营造一种问题环境和土壤,才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欲和探究欲。这种问题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带领学生到实地去参观、感受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是创设的虚拟情境,如给学生放映一段音像资料、提供一个新闻报道、表演一个现实事例等。
二、“转化”是指导的关键
1.归纳整理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难、有的易、有的大、有的小,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把内涵大体相同或互相包含的问题归类,进而在同一个主题下归纳整理成几个小组活动主题。
2.讨论确立
引导学生对几个小组活动主题逐个进行价值判断和可行性分析。我对活动主题中的问题感兴趣吗?我的知识和能力能胜任活动主题中的课题吗?这个课题有没有实用价值?这个课题别人做过没有,如果别人做过,那么我们再做时有没有创新?我们能否从校内或者校外找到能指导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老师?哪些同学能够成为我的研究伙伴,这些同学在哪些方面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同,他们有哪些长处能弥补我的不足?……
3.主题表述
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后,要给这个主题活动取个名字,即活动主题确定以后,主题该如何表述呢?主题表述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归纳整理后的问题,看这些问题围绕着什么。它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能传递这一主题活动的主要信息。主题表述可以采用直接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如《身边的民间习俗》《和零花钱做好朋友》等。也可以以主要活动、主要问题、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如《我是家乡小导游》、《三无产品安全吗》等。无论采用哪种主题表述的方式,一个好的主题名称的表述应该是简洁、清晰、完整、准确、概括性强的。主题名称的表述应该有一些综合性,便于学生在这一主题下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同样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要把握好这种课型的教学任务、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校情和学情灵活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