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政治课课堂素养管理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中学生政治课课堂素养管理教学

李元宝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李元宝057150

【摘要】:素质教育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全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而传统的以培养少数优秀人材为目的的教育机制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因此,实行素质教育已是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中学生、政治课堂、素养管理、

政治课的教学以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着眼于时代需要人才的培育亦即其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中学政治课堂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人格品质得以健康发展。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就必须进行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实现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两个转变:一个是教学内容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另一个是教学方法由吃苦型向效益型转变。

一、教学内容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

中学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内容是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东西,这不是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的东西。学生通过考试之后又“还给了”老师。而素质教育则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应包括知识、能力和觉悟。实践证明,在教师精心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知识,无论是记忆理解,还是运用,都要深刻得多,熟练得多。这样既使学生获得了“鱼”又学会了“渔”。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外在地要求学生接受某种理论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某些东西,而是自己通过主动学习获得了知识。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同和可信。

例如,我们许多教师在初一年级讲“尊重教师”这一课时,都觉得这一课不好讲,搞不好学生认为你教师在讲台上讲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要我尊重你吗?从而形成了青少年极容易形成的逆反心理。我们的麻城市实验中学叶亚利老师在讲这节课的内容之前搜集了当地某教师怀着自己的孩子因病去世的巨大悲痛,仍然坚持站在讲台上为她的学生传授知识和文明的感人事迹。课堂上叶老师讲了这个故事之后,学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叶亚利老师就问同学们:“我们的老师应不应该受到尊重?”学生立即齐声回答:“应该”。接着叶老师及时地引导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尊重教师?怎样尊重教师?”学生就这样怀着对教师崇敬的心情,自己看书、思考,去寻找答案。这节课的特点就是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巧妙地变为学生自我教育。学生从内心发出:“我们要尊重老师”,以及认识到为什么要尊重教师和怎样尊重老师。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单一的灌输知识,它包括了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内容,是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方法由吃苦型向效益型转变。

教学内容的要求决定了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灌”、“时间加汗水”、“铁棒磨成针”的吃苦型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是“高投入,低产出”。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实现中学政治课向素质教育转轨。

要想讲好一节课首先是要备好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要首先从备课开始。在备课时,教师不能象过去那样仅仅停留在备教材上,而是既要备教材,又要备教法,还要备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既要备教学内容和要求,又要备整个教学过程,还要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既要备知识的重点、难点,又要备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还要备怎么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的方法、形式或途径。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主要应考虑帮助学生怎样学,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和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决定性,如果教师一味灌输,包办一切,学生就必然被动地坐在听众席上。知识虽然能灌输(也不是很好的方法),能力是不能灌输的,学生只有在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分析理解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等。觉悟更不能强加,政治教师的灌输被学生认为是“说教”已不是个别的现象或偶然的现象。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更相信自己获得和掌握的真理。在45分钟之内,如果教师只是灌输知识,所取得的效益也就只是“事倍功半”;如果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才是“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相应增长就是“一举三得”。

评课标准也要改变,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或者说,一节好的政治课的标准是什么?过去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评课,认为只要教师讲得准确完整、具体生动就是一节好课。可是,教师讲完45分钟之后,学生学得怎么样不得而知。其实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是为学服务的。评价一节课好坏不应该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是否在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都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体现出来。衡量教学方法好坏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

三、拓宽教学范围,采用教学新思路。

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的知识,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而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实际。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扩大,从原来只是知识的载体扩充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一种方式。在用教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材的链接、掌握必须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培养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正确分析和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转变旧的教学思路,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和当前热点问题着手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走进社会,亲近生活。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来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社会生活中的主流与支流,认识从众心理,处理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