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儿科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刘满芹1刘佳2樊莲莲1

刘满芹1刘佳2樊莲莲1

(1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2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644000)

【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儿科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住院天数、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是β-内酰胺类如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等,主要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是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等,主要使用的对症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类如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等,主要使用的辅助药物是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辅酶A等。结论对儿科药物使用的分析有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儿科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394-02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不健全,药物在其体内呈现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有较大差别[1];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比较高,因此,儿科用药应当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现对我院儿科住院患儿进行抽查并分析其药物使用情况。

1.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2012年11月儿科住院患儿病例进行用药分析,随机抽取150例,分别从患儿使用比较多的药物——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类、辅酶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使用这些药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疾病诊断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儿使用药物分布情况

儿科所查病例患者使用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类、辅酶类药物占总用药的99%以上,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为147人,占总人数(除去联用同类药物的患儿)的98%;使用抗病毒药的患儿为66人,占总人数的44%;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患儿为56人,占总人数的37.3%;使用辅酶类药物的患儿为56人,占总人数的37.33%。所使用的药物中美洛西林舒巴坦、单磷酸阿糖腺苷和三磷酸腺苷二钠的人数最多。具体详见表1。

表1患儿使用药物分布情况

2.4患儿住院天数分布情况

住院患儿住院天数主要集中在3-8天,占到了总患者的81.33%,其中住院4-8天的患者就达到了74%。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及辅酶类患者的住院天数在3-8天的患者均超过80%。具体详见表4。

表4患者住院天数分布情况

3讨论

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必须考虑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来选择用药。通过对我院儿科病历的以下三点分析总结,希望其能更合理的选择使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一,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生后28天到6岁(详见表3)。在婴儿期间(生后28天-1岁),小儿对多重传染病易感,必须进行预防,按时进行各种计划免疫接种,且此时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条件反射不断形成,但大脑皮质功能还未成熟,不能耐受高热、毒素或其他不良刺激,易见惊厥等神经症状。在幼儿期(1岁-3岁)由于接触感染的机会较婴儿期多,仍应注意传染病预防,特别是疫苗、菌苗的接种和复种。有关免疫反应的疾病如肾炎、结缔组织病等,在学龄前期开始增多[2]。故年龄在生后28天到6岁的儿童要注意疾病的预防。而住院患儿在男女比例上及男女患儿选择药物上均无明显差异(详见表2),但其住院天数主要集中在3-8天(详见表4),这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有关。

第二,住院患儿主要使用的药物分为四大类(详见表1),分别是以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为代表的抗菌药物,以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为代表的抗病毒药,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类,和以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用辅酶A为代表的辅助药物。其中,美洛西林舒巴坦、单磷酸阿糖腺苷、三磷酸腺苷二钠是使用最多的三种药物,尤其是美洛西林舒巴坦的使用率最高。

美洛西林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达到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有氧和厌氧株)均有杀菌作用,且体外对多数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主要适用于产酶耐药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期,是感染性疾病高发年龄段,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由于年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或十分娇嫩,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如,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耐受性差,极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所以儿童使用抗菌药物应结合儿童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状况给药,并对所选药物可能对儿童产生的危害做出全面的评估,部分抗菌药物须慎用或禁用[3],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四环素等。故儿科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多为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且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须严格掌握其指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所以,我院儿科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是合理的。

第三,住院患儿常见疾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详见表5、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统称,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中70%-80%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主要治疗措施是护理、对症处理和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儿无须使用抗菌药物[4],考虑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加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在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却广泛使用(见表6),同时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如sCRP阴性的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联合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在一些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使用了抗菌药物,有的甚至联用抗菌药物,这些患儿中有一部分无临床感染症状或(和)相关辅助检查显示阴性,故儿科对其使用抗菌药物是不合理的,建议临床医生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以防抗菌药物的滥用。

儿科医生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常常联用抗菌药物,其联用的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而没有重视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没有必要联合用药的,因为疾病的发展与康复都需要时间,这种本可以用一种药就能控制的感染却联合用药治疗就是一种抗菌药的滥用现象,既浪费了药品,增多了不良反应,又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所以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同样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应尽量避免联用抗菌药物。对于病原菌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或严重感染我院儿科常联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感染。对于其用药合不合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判断是否有联合用药的指征,其次从药理学来说,这两者均属于β-内酰胺类,两者的作用机制相同,都是通过与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故两者联用时可能会产生拮抗作用,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但在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上查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某些头孢类合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的某些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且三代头孢和青霉素类联用可扩大抗菌谱,因此,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为了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治疗的不提倡联合用药,应根据病原学检测与药敏的结果,选取敏感的抗菌药物。能采取口服给药途径的,尽量不采用静脉给药,减少静脉给药的痛苦和输液反应发生几率,以降低患儿及家长的精神和经济负担[5]。

总之,我院儿科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儿科医师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尤其是常用药物剂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药师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基本概念、合理用药调研指导,提高认识、普及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其合理用药意,重视药品说明书的法律地位,减少盲目、不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6],使儿童用药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

参考文献

[1]邵月红.儿童药物体内代谢特点与儿童用药[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89.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

[3]肖永红,徐迎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释义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教材[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7-258.

[4]张玉侠,汪水城,王春祥.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应用状况调查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82-1083.

[5]田刚.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47-148.

[6]吴丽卡,黎海燕,莫婵.我院儿科住院患儿静脉用药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