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第二医院河北承德067500)
【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4例2型DM患者采用酶标免疫的方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C(lgG)、转铁蛋白(TRF);用分光光度击测定尿N一乙酰一β一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154例2型DM患者尿5种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尿常规蛋白的阳性率(P<0.01)。尿常规蛋白阳性的尿RBP、ALB、LgG、TRF均比尿常规蛋白阴性的阳性率高(P<001)。不同病程DM随着病程的延长尿5种微量蛋白的阳性率越高。结论:5种尿液微量蛋白的联检,可有效提高对DM肾病改变的检出率!在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程监测、预后判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5种微量蛋白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34-0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慢性并发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常规检查难以发现阳性结果,当检出异常时肾脏病变已达到相当程度。而在糖屎病肾病的早期尿中微量蛋白就有增高。因此定量检测这些尿微量蛋向.可灵敏地反映肾脏的损害。我们对154例2型DM患者进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LgG)、转铁蛋白(TRF)、N一乙酰一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测定,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DM患者154例,其中男78例,女76例;年龄27~65岁;病程3个月至1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尿常规蛋白检测阴性127例,阳性27例。DM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肾脏、原发性高血压等影响尿蛋白的因素。
1.2检查方法取24小时尿用ELISA法测定尿RBP、ALB、lgG、TRF、NAG用分光光度法。
1.3正常值
RBPO3mg/L,ALB<20mg/L,TRF1.0g/L,lgG50mg/L,ANG15.7U/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154例糖尿病患者尿5种蛋白及尿常规指标阳性率结果比较(见表1)。
2.2尿常规蛋白阳性的尿RBP、ALB、lgG、TRF、NAG的测定值均比尿常规蛋白性的尿5种蛋白的测定值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3DM不同病程尿5种微晕蛋白阳性率比较。<10年组:尿常规阳|性率15.60%、尿RBP43.67%、ALB44.11%、LgG30.98%、TRF36.21%,NAG39.27%;≥10年组:尿常规阳性率为40.01%、尿RBP、ALB、TRF阳性率均为80.36%,LgG、NAG77.38%。≥10年组尿5种蛋白阳性率均高于<10年组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DM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其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导致组织缺氧,血液黏度增高。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变化,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小球处于高滤状态,引起肾损伤。早期发现肾损伤并尽早治疗,可以预防或延缓缓DN进展至终末期肾病,为了减少由于DM并发DN而引起的DM患者死亡,提高DN检测阳性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3.1RBP为血液中视英醇的转运蛋白.为低分子蛋白分于量为21200。RBP主要以视黄醇前清蛋白的复台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与前清蛋白分离,白肾小球滤出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降解,故人尿中RBP排出甚微。近年研究表明RBP含量改变能够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程度,当近曲小管受损时,尿RBP因近曲小管重吸收RBP,减少而排泌量明显增加。因此RBP是敏感的近曲小管损伤的诊断指标,本组尿RBP阳性率高于尿常规的阳胜率,差异显著(P<005)。
3.2ALB为中分子蛋白,在DN早期尿常规蛋白阴性的DM患者尿中可检出高于正常的ALB。本组109例尿常规阴性的DM患者中,ALB阳性率为85.6%是早期发现DN的公认敏感指标。当DM患者仪排出微量ALB时.则认为主要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异常,而一旦出现持续性大量非选择性蛋白尿时,则说明肾脏组织受到更进步的损害。
3.3在DN时由于大量的肾小球受损,丧失对分子的大小、电荷或分子形状的识别,蛋白质则通过滤膜形成蛋白尿。本组尿lgG阳性率高于屎常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4本组测定154例DM患者尿TRF,结果表明尿TRF的阳性率与RBP、ALB、IgG、NAG相似均高于尿常规。表明尿TRF能反映肾小球的早期滤过率,即能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损害。有作者认为尿TRF是较AIB更为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3.5NAG是人体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溶酶体水解酶。尿液中NAG主要来源于肾脏近曲小管上皮,肾小球也有低浓度分布。尿NAG升高的原因:①肾实质病变;②蛋白质自肾小球滤过增多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激活溶酶体酶,尿中排泄增多,无法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受损时尿中NAG含量增高是肾小管受损的标志物.本组NAG为(29.36±27.30)U/L.显著高于正常(P<0.01)。
综上所述,随着DM病程的延长,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逐渐增高,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腑损害。目此早期进行尿微量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了解肾脏损害的具体部位和程度.对预防ND的发生及早期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琴,朱美财。尿微鼍清蛋白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3.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7):740—747.
[2]RossR.Atherosclerosis—aninflammatorydisease[J].NEnglJMed,1999,340(2):115—126.
[3]何冰,韩冰.急性时相蛋白与糖尿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1):26—29.
[4]何冰,韩萍,吕先科.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4):260—262.
[5]陈庆海.尿微量蛋白检测及l艋床,畦用的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