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华董胜军(河南省中医院整脊骨病科450000)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449-02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配合骶管注射)36例,对照组(单纯骶管注射)30例,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优良率91.67%;对照组30例,优良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趋向年轻化。由于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及临床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绝大多数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而针灸配合骶管注射疗法就是治疗该病较有效的一种方法。笔者自2010年7月—2011年5月运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6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5岁,病程14天—6年;对照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5—70岁,病程10天—5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腰痛,腰部不适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拍X线片及CT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表现。
1.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并摄腰部CT检查及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2.1针灸治疗:平卧或侧卧体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取直径为0.32mm,直刺25~40mm。取主穴:腰阳关、委中、秩边、环跳、风市、承扶、殷门、承山、阿是穴。肾虚配肾俞、关元俞;气血不足配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湿热配阳陵泉、丰隆;寒湿配悬钟、昆仑。根据证型采用不同补泻手法,一天1次,7次为1个疗程,3—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骶管注射:⑴药物组成:醋酸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500mg,5%碳酸氢钠10ml,1%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100mg,用0.9%生理盐水配制成30—50ml。⑵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下腰部垫以薄枕,两腿稍分开,触摸骶骨角以确认骶管裂孔。常规消毒铺无菌空洞巾,局部浸润麻醉,同时用麻醉针试探骶裂孔和骶管方向。当确定进针点后,用普通7号短针与躯干呈45度角刺入皮肤,穿过骶尾韧带,待针刺阻力突然消失时,抽吸有负压,即经进入骶管腔。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度角再进针,然后回抽无血以及脑脊液后注入5-10ml药液。观察5分钟,如无异常感觉,将剩余药液快速注入,继续卧床休息30分钟。每周一次,3—4周为一个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①临床评定标准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能胜任原工作;可:个别症状消失和较术前改善,影响工作和生活;差: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②CT评定标准[2]消失;明显缩小:突出物与治疗前相比缩小50%以上;部分缩小:突出物缩小50%以下;无变化。
3.2治疗结果疗效见表1
疗效表1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治疗组优良率91.67%,对照组优良率76.67%。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病例中,治疗组复查CT片15例,结果显示10例突出物有明显缩小,5例无变化;对照组随访10例,复查CT片4例有缩小,6例无变化。所有患者未发生椎间隙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湿热之,或跌仆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病久则筋肉失养,可出现相应的臀肌、大腿肌、小腿肌轻度萎缩、麻木、冷痛或灼热等感觉。针刺治疗腰椎病变局部、经脉循环路线之穴位,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路、行气止痛的作用。阿是穴(压痛点)往往是软组织因急慢性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粘连、挛缩等病变之所在。临床发现针刺时如能使针感向患肢放射至足部患者疗效更加明显。秩边、殷门、承山等穴位也有此针感。原因就是通过针刺加强了传入粗神经纤维的活动。同时减弱传入细神经(C类)的活动,阻止疼痛信息向上传递,达致镇痛效应。正如《标幽赋》中所云“气速而速效,气迟而不治”。肾虚型配关元俞、悬钟穴可补肾振奋肾阳,调节体内钙代谢,使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平衡;腰阳关配委中,督导阳气,抗脊神经水肿,疏通水道;环跳、风市、殷门、承山疏风祛瘀通络;阳陵泉、丰隆清利湿热,补肝主筋;足三里补气血,促进蛋白的吸收和胶原蛋白形成,促进脊神经修复等。
骶管内注入利多卡因能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使组织血管扩张,可改善神经的低氧状态,消除或缓解神经根疼痛。注入激素,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改善局部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物质浸润和渗出,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使细胞间质水肿消退;急性期能控制受损伤组织内儿茶酚胺的代谢和积聚,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对神经有明显的快速消炎作用,炎症后期还能松解粘连。椎间盘突出产生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有化学免疫刺激作用,因此,有的作者以为椎间盘突出症并非全是机械压迫所致,而是由于神经及神经根周围炎性反应和组织中的炎性介质及一些抗原物质,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无菌性炎症[3],所以炎症消失也意味着疼痛解除。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末梢、促进受损神经根的修复,打破由于局部缺血、缺氧、代谢产物蓄积造成的恶性循环,从而缓解疼痛。注入5%碳酸氢钠可直接提高局部PH值,使PH值保持在7.5左右[4],减轻对局部的刺激,使氢离子和局部致痛物质进一步降低,加速缓解或消除疼痛,达到治疗的目的。快速注射药物可形成一过性高压,达到“液体剥离”作用,能分离神经根及硬膜囊与周围的粘连,接触对神经的压迫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病理改变部位常有多处,因此,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对病变的准确把握,适当的操作是关键。针灸配合骶管注射,相对风险小,疗效显著,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张国良,徐礼鲜,张晓林.一种评价硬膜外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量化指标—随和所效率[J].中国疼痛学杂志,2001,7(2):118—119.
[3]何庆,许平顺,杜峰,等.氧溶核(OC)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1):61—62.
[4]郑满红,碱化药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199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