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耿庆利

耿庆利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中职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教育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校企业合作还存在着合作形式不深、合作仅局限于形式、合作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通过学校的探索和实践,应逐步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思考

1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力求培养“双证型”人才,就必然要求建设既有专业理论又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师队伍,这是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经营等项目,使其掌握企业生产技术,既能增强实践能力,也能把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学校可以聘请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既可解决学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的问题。

1.2有利于为学生工读结合创造条件,符合人才规格的培养。通过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习条件和必要的锻炼机会。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不仅能够把学到的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能强化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实践水平,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操作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熏陶之下,学生能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培养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有利于职教体系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化的教育网络,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岗位培训与转岗培训、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中职教育除了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输送应用型合格人才,还应利用其职能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拓宽中等职教的社会培训市场。

1.4有利于专业设置的优化。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更好的贴近社会、企业和市场,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要依据近期经济发展要求,还应预测到现代科技的远期发展趋势。为此,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都必须紧密结合区域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论证,明晰岗位的针对性并兼顾超前性。因此,中职教育的专业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方向性保障。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校企合作的观念有所短视。一是从社会层面看,不少地方的“普高热”并没有降温,依然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和谐发展,“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阻碍着校企合作的践行。同时,还缺少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难于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二是从学校层面看,缺乏深入的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开发、技术共享、专业共建的合作,使校企合作仅停留在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和实习就业方面;三是从企业层面看,合作中往往呈现学校方面“一头热”现象,企业难以真正主动介入校企合作,在企业中开展教学活动,既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由于中职学生技能偏低,毫无实践经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造成材料、机器设备的损失,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于是,校企合作多数是处于若即若离的脆弱边缘,合作流于形式,不能持续深入发展。

2.2校企合作的机制有所缺失。首先,传统的学校管理不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学校管理体系,这要求做到工学过程衔接合理,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其次,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校企合作常会遇到很多阻力。再次,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待加强。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3加强校企合作的措施

3.1建立校企合作发展化理念。(1)提升社会认识。要在全社会大力建立崇尚技术教育的风尚,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使社会成员以接受职业教育为荣,真正扭转社会重学历轻技术的不合理现象,促进教育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提升学校认识。学校要站在职教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实现中职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三者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岗位的课程体系。教学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合理选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达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3)提升企业认识。企业要全力树立长远的观点,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起为自身及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义务,给予职业学校仪器、设备和技术等支持,在学校建设集生产、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习基地,积极选派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在实习学生管理方面,根据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探索制定适合实习生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3.2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3构建利益最大化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1)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由企业提出自己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共同负责实施。学生在校期间,由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给“定向培养班”学生授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每周专门安排1天时间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训。这样可以促进中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紧密结合,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带着工作经验上岗。(2)坚持政府主导原则。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解决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一头热一头冷”问题。一是政府成立由劳动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事等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代表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二是建立法律保障体系,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应尽义务,上升为国家法律;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政策。(3)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像文化课教师那样有较强的教研及教学能力,还要有专业技术人员一样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知识的传授要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组织课程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学生职业实践的统一,这样才能在校企合作中摆脱取得主动,为学生将来的上岗就业和终生职业发展服务。故中职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各个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