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婉云
中国农业大学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不可否认也不可忽视的是乡村发展缓慢与畸形,笔者认为,人才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笔者将对人才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解决方法。
关键字:乡村振兴人才教育
“三农”问题——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回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是关于三农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三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主线;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对十九大报告的落实与全面展开,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全面意见与部署。
不可否认,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仍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人才——乡村发展的永动机
作为一个小时候在乡村长大,长大后又在全国最好的农业大学上学,也曾在乡村支教过的大学生,在我看来,我国乡村发展缓慢和畸形,人才缺失是重要原因。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我校教师韩鲁佳教授在2018年的两会上提出了《关于优化国家公派留学资源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建议》的议案,“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短板,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也进一步说明了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极大作用。
2017年我校农学院邀请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秦玥飞携黑土麦田扶贫创客们于我校作主题为“我们去农村做什么”的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乡村建设实践和精准扶贫故事。
秦玥飞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思考以及他与黑土麦田的故事。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到一头扎进农村,任期满后,谢绝组织的提拔坚守乡村。他认为,农村缺人才也需人才,但需要好的平台与机制为愿意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才做好保障和资源对接工作,让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于是,他决定自己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黑土麦田”应运而生,扶贫创客们可以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为贫困地区带去可持续的发展。而这个机构中也均是满怀热情的人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辞掉特警工作而“投身伟大理想,无愧美好青春”的谭腾蛟,带领村民推出了“白云深处”山茶油并使其线上线下的销售遍布全国各地。毕业于澳洲国立大学的陶品儒,在磨老村发展苞谷酸的制作,他认为扶贫不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是他们与村民的并肩作战。
这次的讲座使我异常感动,我被黑土麦田中创客们的精神感染,也深深体会到人才对乡村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人才为乡村注入新的血液和不竭的动力,他们不仅能为乡村带来技术,带来创新,最主要的是他们为乡村带来希望,带来指引与方向。
人才匮乏——乡村振兴的绊脚石
从黑土麦田的创客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才为乡村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他们的例子又从反面映证了如今乡村面临的一大困境:人才匮乏。
乡村为什么人才匮乏?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乡村教育水平差,难以出人才。习总书记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在上世纪之时,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占比例较大,农村的学生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而如今反观农村的教育,一方面父母迫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加之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对孩子进行有效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师资落后,教育资源有限,“读书无用论”在乡村社会的泛滥,社会上不良人士与思想的轰炸,使青春期的农村孩子在初中高中辍学现象严重,而能考上名牌大学的更是少之又少,即所谓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禁感到痛心疾首,那些青少年明明处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本可以成为人才成为天之骄子,却不能走向正确的人生轨迹,人生的前途轰然中塌。我想,这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与失职。
第二则是乡村物质资源条件差,很多人才不愿意去乡村。即使是一些从乡村考上大学对乡村还有满满的情怀的大学生,也不愿回到乡村,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他们深知,自己已经与城镇的同学相差二十几年,绝对不能再回到乡村让自己的孩子与城镇的孩子相差几十年,他们在长大之后来到城镇所受的自卑与孤独也绝不想让自己的后代再体验一遍;乡村出来的人才尚且如此,城镇的人才则更不愿意去乡村。而乡村匮乏的物质,不健全的文化教育医疗体系更是人才不愿意去乡村的原因,而仅仅凭情怀去克服物质落后是不大可能的。
教育的落后与物质的匮乏带来人才缺失,而人才缺失加剧了教育的落后与物质的匮乏,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魂归故乡,扎根三农
我国也不乏像秦玥飞那样致力于乡村建设的人才,但是对于我国庞大的亟待改善的乡村来说,这样愿意扎根乡村建设的人才只是九牛一毛。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更是一个庞大复杂但却光荣的事业,它需要我们全民的投入与践行。
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人才在乡村的待遇,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国不乏愿意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才,但绝不能让物质成为他们投身建设乡村的绊脚石。鼓励和吸引城市各类人员返回并驻留乡村,可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从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各方面给予人才保证,充分提升乡村人才的规模和质量。
第二则是加强全民教育,在社会上树立“爱三农,了解三农,投身三农”的思想。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中仍旧存在对乡村存在偏见甚至厌恶的人,而加强思想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加强乡土生活的体验,培养每个人的乡土情怀,而不仅仅是去做表面功夫。我们应让全社会意识到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基与命脉,无论我们贫困还是富有,我们都应该去尽最大的努力去振兴乡村,而绝不是事不关己甚至去厌恶排挤乡村。
最后,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的学生,我更想用校训“解民生之多艰”来形容我们的使命与担当,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并且愿意“扎根三农”。振兴乡村,这是一个艰难但光荣的使命,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27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