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工程老尖山隧洞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滇中引水工程老尖山隧洞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魏啟杨樊艳云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滇中引水工程老尖山隧洞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种工程地质问题,隧洞施工中易发生围岩变形、失稳,造成塌方、冒顶、地面塌陷,富水地带易发生涌水突泥等各种地质灾害。本次通过施工前期勘察技术成果的总结,提出了施工期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隧洞;工程地质问题;建议处理措施

1工程概况

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拟建老尖山隧洞,前接老尖山暗涵,后接小龙潭倒虹吸,进口位于玉溪市江川区大营街东部的老尖山北侧,设计引水流量30m³/s。起始桩号YX41+092.730;出口位于玉江公路(301县道)北侧的小龙潭村附近,出口桩号YX45+701.394;隧洞全长4608.664m。隧洞一般埋深60~140,最大埋深170m。

2输水隧洞地质条件简述

隧洞沿线地面高程1800~2030m,相对高差80~180m,属于构造侵蚀低中山地形。地形坡度一般25~40°,山顶多呈浑圆状。隧洞沿线出露震旦系:下统澄江组(Zac)、上统南沱组(Zbn)、上统陡山沱组(Zbd)以及第四系地层(Q)。主要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砾岩、页岩以及白云岩。隧洞地处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东支中段复合部位,属滇东台褶带之昆明台褶束。区内构造复合以及联合现象普遍,各种构造形迹力学性质复杂。

3输水隧洞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高地震烈度抗震问题与穿越活动性断裂抗断问题

隧洞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向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30g,相应地震烈度为Ⅷ度,属于高地震烈度区,存在工程抗震问题。

隧洞于YX44+476m~YX44+526m段穿越玉川断裂的主断带以及影响带,该断裂属于晚更世活动断裂,未来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断裂带宽15m,滑动速率1.0~1.5mm/a,未来百年的水平位移0.06m,垂直位移0.02m,蠕滑位移量水平0.03~0.036m,垂直0.01~0.012m。存在活动断裂抗剪问题。

3.2隧洞其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隧洞进、出口边坡稳定问题

隧洞进口为斜向坡,开挖坡高约27m,天然边坡基本稳定,开挖边坡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右侧开挖边坡不稳定;隧洞进口为斜向坡,开挖坡高约21m,天然边坡基本稳定,开挖边坡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右侧开挖边坡不稳定。

(2)浅埋洞段围岩稳定问题

隧洞在穿越进出口段和穿越玉江高速公路段时,隧洞顶板埋深8~30m,岩体多为强风化碎裂结构为主,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活动性较强,围岩极不稳定~不稳定为主,隧洞施工时极易塌方冒顶。

(3)隧洞轴向与岩层走向近平行洞段围岩稳定问题

隧洞YX45+026m~YX45+701.394m段,岩层产状103°~104°∠17°~37°,岩层走向与洞轴线走向夹角小于30°,易在边墙、特别是顺倾结构边墙产生片帮破坏、楔形体、掉块等围岩稳定问题。存在此类问题的洞段约675.394m,约占隧洞总长的14.65%。

(4)缓倾角岩层洞段围岩稳定问题

隧洞沿线岩层倾角17°~37°,大部岩层倾角小于30°,对隧洞顶拱围岩稳定不利,特别是软弱岩层、破碎岩体、陡倾角裂隙发育组合切割下的洞段极易产生顶拱掉块、坍顶及弯折内鼓大变形等变形破坏。存在此类问题的洞段约2233.664m,约占隧洞总长的48.47%。

(5)白云岩砂化问题

老尖山隧洞后段隧洞穿越Zbd白云岩洞段,白云岩风化具有强烈砂化的特征,尤其是以微晶、粉细晶晶粒结构为主的白云岩,在复杂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岩体以碎裂散体结构和薄层碎裂结构为主。

隧洞白云岩砂化程度可划分为中等砂化、强烈砂化、剧烈砂化三个等级,砂化深度达数十米至近百米。而中等砂化与强烈砂化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在钻孔中两种砂化现象,往往以夹层的形式,交替出现。

老尖山隧洞涉及到的Zbd白云岩洞段顶、底板大部位于中等~强烈砂化层内,穿越玉川断裂附近位于剧烈砂化层内。地下水位埋藏普遍位于隧洞顶板附近,岩体透水率10~20Lu为主,少部分大于100Lu,中等~强透水。白云岩砂化导致岩体质量、强度显著降低,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隧洞施工可能产生涌水、涌沙问题,成洞较困难。

(6)交叉建筑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老尖山隧洞隧洞在出口段(YX44+936)下穿玉溪—江川高速公路,交叉段公路路面高程1850m,总干渠底板高程1839.339m,洞顶埋深5.67m,交叉长度约40m。

该段隧洞地层岩性为Zbd剧烈~强烈砂化白云岩,薄层状、碎裂散体结构,构造复杂,产状凌乱,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体透水性中等~强,地下水位位于隧洞顶板附近。

隧洞开挖过程中极易坍塌,发生“冒顶”的可能性较大,砂化剧烈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白云岩洞段存在涌水、涌砂问题。对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存在较大隐患。

4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建议处理措施

(1)隧洞位于高地震烈度区,存在工程抗震问题。特别穿越玉江断裂时,应考虑专门的抗剪断措施。

(2)隧洞进、出口开挖边坡建议坡比取1:0.75~1:1,分台开挖,每台高度不超过10m,进行锚杆加钢筋网支护处理。

(3)隧洞下穿浅埋段时,应加强初期支护。特别是下穿玉江高速公路时,顶土层较厚,厚度一般50~23m,有效岩体厚度0~27m,成洞极困难,建议采用大管棚施工,并提前固结灌浆处理,强支护通过,使沉降变形满足高速公路要求。

(4)隧洞穿越断层带及影响带、强烈砂化白云岩洞段时,采取超前锚杆、管棚处理或专门研究支护措施。

(5)隧洞大部分洞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存在施工涌水问题,建议做好排水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替代SDJ15-78)[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