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杨晓煜1王琰1刘乃嘉2

杨晓煜1王琰1刘乃嘉2(1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科450052;2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自血病(AML)的染色体核型的特点,评价细胞遗传学对AML预后的影响。方法用R显带常规技术对32例老年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32例患者中正常核型13例,异常核型19例,检出率59.4%,常见染色体异常以t(8;21)检出率较高(5/19)。接受正规治疗获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9例,未缓解6例。32例AML患者分成预后良好、中等和差3组,预后良好组、中等组、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1.4%、55.5%、28.5%,不同染色体核型组完全缓解率有差异(P<0.001)。结论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预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genousleukemia,AML)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得到显著进展,使其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研究分析了32例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特点,探讨细胞遗传学与AML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9年3月我院住院的32例AML患者,均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确诊,符合AML的诊断标准[1],均为初治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12例,M212例,M45例,M56例,M61例,MDS转化AML6例。年龄19-72岁,中位年龄52岁。治疗前10例患者白细胞(WBC)<4.0×109/L,28例患者血红蛋白(Hgb)<80g/L,血小板(BPC)<100×109/L者27例,治疗前骨髓增生减低6例,给予所有患者心电图、B超、X线及生化等检查,明确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1.2胞遗传学分析采集2mL骨髓标本,用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24h后,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显带。按《国际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法(ISCN)2005》[2]进行核型分析。根据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将疾病预后风险不同分为3组[3]:①预后良好组:inv(16),t(16;16)或t(8;21);②预后中等组:正常核型,单纯+8,t(9;11)及预后好、差染色体未列出的其他异常;③预后差组:复杂核型,-5,-7,5q-,7q-,11q23重排[除t(9;11)],inv(3),t(3;3),t(6;9)及t(9;22)。

1.3方法32例AML患者采用标准化疗方案进行诱导分化治疗,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给予DA方案[柔红霉素(DNR)45mg/(m2?d),第1~3d;阿糖胞苷(Ara-C)100mg/(m2?d),第1~7d];TA方案[吡柔比星(THP)20mg/(m2?d),第l~3d;Ara-C100mg/(m2?d),第l~7d]或MA方案[米托蒽醌(NVT)8mg/(m2?d),第1~3d;Ara-C100mg/(m2?d),第1~7d]或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2.5mg/(m2?d),第l~7d;Ara-C100mg/(m2?d),第1~7d]化疗。由MDS转为AML患者,给予CAG预激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皮下注射,第-1~14d;Ara-C10mg/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l~14d;阿克拉霉素(ACR)10mg/d,静脉滴注,第l~4d]化疗。诱导缓解后,选择DA,HA,TA,MA,AA,ID/HDAra-C等方案序贯进行巩固强化治疗。

1.4对症支持治疗化疗期间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及无菌操作;用口泰及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给予保肝、止吐、保护消化道粘膜及营养、补液、支持治疗;骨髓抑制期,如果Hb<80g/L和/或BPC<20×109/L,给予成分输血,纠正贫血,预防出血治疗,粒细胞缺乏(WBC)<0.5×109/L或并发感染者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

1.5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定期监测肝、肾、心、肺功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反应、皮肤肤黏膜、脱发和感染情况等。所有病例疗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疗程结束后约12-15d复查骨髓象。

1.6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按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1],疗效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未缓解(NR),CR和PR计为有效。不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0~Ⅳ)标准进行评定[1]。

1.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数据用x±s表示,无病生存(DSF)用频数表法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染色体核型情况32例AML患者中13例核型正常,占40.6%;异常核型1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59.4%(19/32)。其中结构异常12例(63.2%),数目异常者5例(26.3%),另有2例(10.5%)数目并结构异常者。详见表1。

表132例AML患者FAB分型及染色体核型情况

2.2疗效32例AML患者中,接受治疗获完全缓解17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53.1%;9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1.3%;6例无效。预后良好组7例中有5例患者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为71.4%;预后中等组18例中完全缓解10例,5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为55.5%;预后差组7例中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为28.5%不同染色体核型组总有效率有差异(P<0.001)。预后良好组、中等组、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3.3%、57.1%,不同染色体核型组完全缓解率有差异(P<0.001)。

2.3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合并感染频次、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发生率及持续时间、BPC<20×109/L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5例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反应,表现为心肌酶升高、心肌缺血、室性早,9例出现肝功能异常。详见表2。

表2不同染色体核型组不良反应比较

2.4染色体核型和预后分析根据32例患者有核型分析结果,核型分组中预后良好组、中等组、差组的患者3年无病生存例数分别为5、12、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4%,66.7%,14.3%,预后良好组、中等组明显好于预后差组(P<0.01),预后良好组3年无病生存时间好于预后中等组(P<0.05)。

3讨论

染色体核型是急性白血病独立的预后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化疗反应及预后,使其成为化疗方案的制定的依据。文献报道,60%~80%的AML具有克隆性、获得性染色体异常[4];来自多中心、大系列针对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5],约55%的成人AML患者伴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AML染色体畸变的类型有200多种,包括相互易位、倒位、插入、不平衡易位、等臂染色体、单体和三体等。Bacher[6]等研究中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为41.8%,ByrdJC[7]等的研究中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为56%。本组研究中,32例AML患者其中13例核型正常,占40.6%;异常核型1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59.4%(19/32),与文献报道一致。其中结构异常12例(63.2%),数目异常者5例(26.3%),另有2例(10.5%)数目并结构异常者。常见染色体异常以t(8;21)检出率较高(5/19),4例为M2、M4患者,其他染色体异常以inv(16)及+8的检出率较高(4/19),其中2例为M2患者,1例为M4患者;1例为M5患者;1例del(16)在M5中检出,也说明该染色体异常与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的联系;1例t(9;22)在M1患者检出,考虑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转变而来。MDS转化的AML患者染色体异常呈多样性,邱镜滢[8]对173例有异常克隆的MDS患者分析中报道,+8患者最多42.8%,其次-7/7q-为15.0%。而在本组病例中11q23重排检出率较高为6.2%(2/32),+8及-7/7q-各为1例。复杂异常核型则是预后不良的标志,本组复杂核型1例,为MDS转化的AML患者。

针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情况,进行危险度划分,在临床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方面有较大意义,本研究将32例患者根据染色体核型异常分为预后良好组、中等预后和预后不良组,治疗相关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各组间的CR率比较,发现预后差组CR率低于良好组及中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预后良好组、中等组的患者3年DFS明显好于预后差组(P<0.01)。但因样本数小,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观察。

总之,染色体核型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AML患者治疗前尽可能获得细胞遗传学资料,对于制定患者的整体治疗策略,提高AML的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1-183,214-218.

[2]MitelmanF.ISCN(1995):AnInternationalSystemforHumanCytogeneticsNomenclature(H)[S].Basel:Karger,1995.

[3]OnstenT,GinardiFM,CoelhoGM,etal.Cytogeneticandmorphologicalfindingsin166pantientswithdenovoacutemyeloidleukemiainsouthern[J],BrazilCancerGenetCytogenet,2006,170:167-

170.

[4]薛永权,过字,吴亚芳,等.105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18(4):247-250.

[5]薛永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及其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2):186-188.

[6]BacherU.KernW.Schnittgers.eta1.FurthercorrelationsofmotphologyaccordingtoFABandWHOclassificationtocytogeneticsindenovoacutemyeioidleukemia:astudyon2235patient[J].

AnnHematol,2005,84:785-791.

[7]ByrdJC.MrózekK.DodgeRK.eta1.PretreatmentcytogeneticabnormalitiesarePredictiveofinductionsuccess,cumulativeincidenceofrelapse,andoverallsurvivalinadultpatientswithde

novoacutemyeloidleukemia;resultsfromCancerandLeukemiaGroupB(CALGB8461)[J].Blood,2002,100(13):4325-4336.

[8]邱镜滢,张艳,陆道培,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亚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与细胞遗传学研究[J],中华内科学,2005,44(6):407-410.

[9]曲士强,刘旭平,徐泽锋.不同细胞遗传学预后分组对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意义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2):8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