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 2

浅谈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田吉全

东方红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政法委书记

群众工作路线是我党事业的传家宝。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作为联系群众最直接、了解群众最明白,服务群众最有效的群体,尤其应该时刻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作准则,切实践行好群众路线,让各项改革取得成绩,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在思想上重视群众

人民群众好比党员干部生存发展、成长进步的土壤。土壤越厚、越肥,庄稼才能长得越好。习近平同志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必须把人民摆上最高位置,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衣食父母,没有老百姓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思想上重视群众,要筑牢宗旨意识这个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其核心就是“为民”,它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目的,是群众路线的根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增强宗旨意识,提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始终坚持把强化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作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立场作为谋划工作、落实决策、化解矛盾的根本立场,才能准确把握为民服务的方向脉搏,才能充分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才能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放弃直至牺牲个人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才有纯洁的动机、无限的生机。

思想上重视群众,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包括尊重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也包括尊重人民的智慧、创造和作用,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还包括尊重人民利益需求,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惠及人民。由于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中没有真正确立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意识,表现在对待公民的权利上,片面强调公民义务,忽视公民应有权利;在接受监督上,片面强调普通公民是被监督的对象,忽视公民在公共事物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制度决策上,片面强调我决定你执行,忽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这些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执行各项民主法制制度,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在思想上真正确立人民的历史发展主体地位,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定政策、作决策、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思想上重视群众,要树立以民为本的基本观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重视群众切身感受,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是我们基本的发展追求。这就要求我们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学会换位思考,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办,从事关民生的小事入手,出实招、干实事。要树立“服务第一”观念,通过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保稳定等形式,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与群众交朋友,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服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在情感上贴近群众

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是对基层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有些干部,只会在公开场合大讲“群众观念”、“群众路线”,实际上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不理不睬,完全是一副薄情寡义、虚情假义的嘴脸。还有一些干部,“有时”也会想到群众,那就是在有了脏活、累活没人干的时候,工作指标完不成的时候,需要有人流血牺牲的时候。而“有好事”的时候,他们决不会想到群众。试想,这样的干部怎么可能成为人民拥护的“公仆”!因此,要践行群众路线,必须从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做起,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自己的心上,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热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谋利益,时时处处做群众的贴心人,把爱人民作为“爱的最高境界”。

情感上贴近群众,首先要真正深入群众。只有广泛深入联系、接近群众,群众才会主动地道实情、说真话、出主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清老百姓的家底,与群众打成一片。老百姓家的饭要吃,老百姓家的水要喝,老百姓家的板凳再脏也要坐下去,老百姓递过来的毛巾再旧也得接过来。只有真正地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才能真正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爱心,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情感上贴近群众,还要虚心向群众学习。我们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智慧才是推动整个历史发展的动力。党员干部应当学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广泛汇集民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增长为民服务本领,常兴利民之举,善谋富民之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成长、成才,才能眼界宽、思路广,在富民上有点子、出实招,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人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环境亮起来、生活美起来、尊严强起来。

情感上贴近群众,更要做到时刻心系群众。心系群众,就是要知群众冷暖,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心系群众,就是要我们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合法权益。心系群众,就是要高度关注民生,做到涉及民生的工作决不松懈,解决民生难题决不推诿,落实民生举措决不敷衍,在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在工作中凝聚群众

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关系人心向背。我们必须承认,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作风方面确实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不利于力量的凝聚,迟滞甚至阻碍着“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对照党章和相关标准自查自省,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工作中凝聚群众,必须大兴亲民为民之风。能否亲民为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政治立场问题。要求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必须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基本依据。要做到“眼到”,坚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群众,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身到”,走出“听汇报、看文件”的形式,走出办公室,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情到”,真心与群众交朋友,拜群众为师,坚持思想上与群众接近,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要与群众拉近,作风上要与群众靠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工作中凝聚群众,必须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实践证明,一切问题要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发展要在实干中才能推进。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改进作风中凝聚共识,牢固树立“实干兴邦”理念,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踏实肯干的作风,推进林区发展,建设美好林城。要重实情。真实、客观地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杜绝“假、大、空”,不蒙上欺下,不阳奉阴违;要办实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打基础、谋长远、干当前,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求实效。千方百计加快转型,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增收、得益、受惠、满意。

工作中凝聚群众,必须大兴清正廉洁之风。清正廉洁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大量事实表明,党员干部能否保持清正廉洁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这一人心向背的大事。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要求加强学习,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价值观;要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守住寂寞,耐住清贫,抵住诱惑,挡住干扰,经受住考验;要树立“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不以权重而贪敛,不以位高而谋私,真正做到兢兢业业工作、干干净净干事;要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把严工作圈、净化社交圈、守好生活圈,不认识不该认识的人,不结交不该结交的朋友,不涉足不该涉足的场所,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永葆共产党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