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

/ 3

《方剂学》教学方法探讨

黄江荣

黄江荣(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143-02

【关键词】方剂学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1],是中医四门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运用的桥梁课程。学生只有学好了《方剂学》,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学其他课程,所以研究和探索《方剂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主要是由教师按教材编排逐方顺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课堂信息,不肯积极思考,不仅课堂缺乏生气,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临证遣方用药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根据相应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方剂的功效、组成原则及配伍特点,比如桂枝汤的教学,先介绍其药物的组成,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5味中药各自的功效主治,引导学生自己综合分析出桂枝汤的功效主治,再结合桂枝汤主治病因病机及组成原则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出桂枝汤的方解,重点突出其桂芍相配、调和营卫的配伍特点,最后介绍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学”,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剂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前期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知识在方剂学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和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法,强调临床运用

案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补充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为学生早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3]。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医学高等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医院进行,为了让学生早日具备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非常有必要。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改变方剂学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并可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遣方用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的选择多以名老中医临诊的病案,我们广泛收集了古今名老中医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的病案作为日常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病案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学中,每个章节针对临床常用的方剂选择1-2个案例。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不超过10人,重点讨论如何辨证,如何选方,药物如何增减等,每个小组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再进行点评、分析。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已学过的方剂,又加强了临床“选方-组方”用方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3实验教学法,进一步增强理性认识

我们开设相关实验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方剂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运用方剂的兴趣和自觉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观察”实验,对比观察小青龙汤对用组织胺喷雾致敏诱发哮喘豚鼠的平喘作用。还有“十灰散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牵正散抗惊厥作用实验观察”等,通过这些演示性、验证性及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验证方剂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讨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和作用机理,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实践教学法,培养动手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进行实践教育,特别是跟随系里和附属医院老专家临诊,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并选取合适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自己辨证处方,增强学生对处方用药过程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归纳演绎教学法,注重对比学习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剂名称比较相似,但组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1],是中医四门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运用的桥梁课程。学生只有学好了《方剂学》,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学其他课程,所以研究和探索《方剂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主要是由教师按教材编排逐方顺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课堂信息,不肯积极思考,不仅课堂缺乏生气,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临证遣方用药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根据相应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方剂的功效、组成原则及配伍特点,比如桂枝汤的教学,先介绍其药物的组成,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5味中药各自的功效主治,引导学生自己综合分析出桂枝汤的功效主治,再结合桂枝汤主治病因病机及组成原则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出桂枝汤的方解,重点突出其桂芍相配、调和营卫的配伍特点,最后介绍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学”,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剂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前期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知识在方剂学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和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法,强调临床运用

案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补充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为学生早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3]。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医学高等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医院进行,为了让学生早日具备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非常有必要。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改变方剂学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并可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遣方用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的选择多以名老中医临诊的病案,我们广泛收集了古今名老中医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的病案作为日常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病案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学中,每个章节针对临床常用的方剂选择1-2个案例。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不超过10人,重点讨论如何辨证,如何选方,药物如何增减等,每个小组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再进行点评、分析。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已学过的方剂,又加强了临床“选方-组方”用方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3实验教学法,进一步增强理性认识

我们开设相关实验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方剂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运用方剂的兴趣和自觉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观察”实验,对比观察小青龙汤对用组织胺喷雾致敏诱发哮喘豚鼠的平喘作用。还有“十灰散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牵正散抗惊厥作用实验观察”等,通过这些演示性、验证性及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验证方剂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讨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和作用机理,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实践教学法,培养动手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进行实践教育,特别是跟随系里和附属医院老专家临诊,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并选取合适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自己辨证处方,增强学生对处方用药过程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归纳演绎教学法,注重对比学习

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剂名称比较相似,但组成功效主治有一定的差异,这给学生学习方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后再给学生讲解。如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这三个方剂,名字相似,组成大不相同,但都可以治疗厥逆之证,这就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后才能形象的讲解三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更好的掌握这些方剂。还有一些以一个方剂作为基础方,适当的增减就衍变成了其他方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演绎,如四物汤是补血的基本方,加入桃仁、红花就成了桃红四物汤,功效侧重活血养血,加入阿胶、艾叶、甘草就成了胶艾汤,功效侧重养血止血、调经安胎。四物汤随着君药的变化,其功效主治也不同,熟地为君侧重补血,川芎为君侧重行气补血,白芍为君侧重缓急止痛补血。归纳演绎教学法从不同角度,对名称相似或功效主治相似的方剂进行比较,对同一首方剂进行演绎分析,能促进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剂的证治机理与配伍意义。

6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问题

首先要注重教学的导入,结合一些方剂应用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大青龙汤时结合刘惠民老中医用该方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治疗感冒的故事,既强调该方应用的广泛性,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强调方剂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大承气汤,先煮枳、朴,后下大黄,纳芒硝即可;小承气汤则将大黄、枳实、厚朴一起煎煮。大承气汤体虚者、孕妇慎用,中病即止。最后一定要强调背诵方歌,我们的做法是每次课后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本次课所涉及的方歌,背诵方歌作为课后作业,每次课前用5-10分钟默写上一次课所讲授的重点方歌,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并辅以平时不定时举行趣味方歌记忆比赛,强化方歌的记忆。

总之,通过方剂学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方剂的能力,达到能自行“组方”和“用方”的水平,为学习临床各科课程和临床实践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2]潘丰满,张德新.方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783-1784.

[3]陈建杉,贾波,张丰华,等.浅析方剂学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