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欣赏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农村美术欣赏课初探

◆刘玉娟

◆刘玉娟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小学255400

美术欣赏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年来对初中美术课本的分析统计,教材的美术欣赏部分约占20%。而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对美术欣赏课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简单地把美术课当作画画课,认为只需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就可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农村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做了一点探索。

一、农村开设美术欣赏课的必要性

1.从社会的角度看

在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上满足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已经成了一种新的需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萌芽时期。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还可以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2.从教学的角度看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3.从农村的角度看

一直以来,农村都是一个相对落后、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而美术欣赏课,就成了他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成了他们同外界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

二、农村美术欣赏课开设的条件

通过几年的农村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的孩子不仅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么愚钝,相反,因为他们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们所生活的自然而优美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对美有一种很强的接受能力。再一点,因为平时精神生活的贫乏,也使他们对美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而现在随着对教育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多媒体的应用,远程教育的开设,都为农村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三、农村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1.深层次诱导,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农村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他们会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要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

2.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而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地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3.发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优秀美术作品在向人们展示美的同时,还在于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在使人产生愉悦心情的同时,更要产生情感的共鸣。美术欣赏的作用不仅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评论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美的热情。例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通过全景式构图使学生为祖国北方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山川景物面貌而自豪。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描绘了恬淡自然、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色,体现出的一种诗情画意的情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空间,感受到现实中的诗情画意,从而产生描绘我们美好生活的创作热情。

4.教师引导和学生评论相结合,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教师只进行背景、方法等介绍,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对每个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和及时评价。其实,对于美的欣赏根本就无所谓对与错,所以,美术欣赏课正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天地。当然,在评论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上来看,比之艺术技能,理解和欣赏艺术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估计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正确把握方向,农村的美术欣赏课就一定能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