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雪梅
(凤城中医院铁路分院118100)
【摘要】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和躯体化障碍是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好发因素。FD患者经常遇到消极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其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可能导致更多的心理障碍,消化不良症状,出现异常就医行为,从而减少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进而影响F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心理干预可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已被证明是治疗FD的有效。
【关键词】消化不良功能性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生理学应激心理学心理治疗过程。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67-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常规检查(内镜及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是最常见的身心障碍之一。根据罗马Ⅲ的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月有症状。这部分患者被定义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
FD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都属于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FGID),FD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20%-25%,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6.6%和24.4%,FD占消化科就诊人数的20%-40%[1]。FD患者其中74.1%反复就医,服用多种药物,但疗效不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4%甚至不能工作或上学,同时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2,3].因此,FD正在成为精神心理科学和消化科学的研究热点,FD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症状的产生与多种生理、病理改变有关,如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脑-肠轴调节障碍、炎症、社会心理因素和应激等[1]。
系统评价[4]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为11.5%~14.7%;排除烧心或酸反流后,FD患病率为5%~12%。F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神经质、慢性紧张、敌对、疑病心理、悲观倾向等心理社会障碍,并存在异常就医行为。随着对功能性胃肠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一、对FD有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
1.FD的心理共病:FD患者最常伴发的心理障碍是焦虑、抑郁和躯体化障碍。Talley等[5]对慢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调查发现,消化不良患者较正常人更多具有焦虑、抑郁、疑病症和神经质特征。
2.虐待:虐待包括性、生理、情感等方面,对消化不良症状有重要影响。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包括FD),约30%~56%在儿童或成年时期遭受过多种虐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有受虐史的FD患者可能经历更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心理应激和日常生活功能损害[6]。
3.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部分FD患者具有特定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神经质、内向、多疑,对生活应激事件常表现为应对不能。
4.就医行为:虐待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可明显增加消化不良患者的就医行为[7]。Hu等[8]的研究指出,焦虑是FD患者就医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
5.生活应激事件:慢性应激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是FD的特征之一。Haug等[9]的研究显示,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健康对照组相比,FD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而后者可能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密切相关。
6.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与健康人群相比,FD患者SF-36量表中8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程度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而与症状无关,表明精神心理异常在FD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程度与胃食管反流病、哮喘患者相似,对治疗有反应者症状好转,HRQOL改善[4]。
二、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各种环境应激因子作用于大脑的应激反应系统,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节作用于胃肠道靶器官,使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和免疫功能发生变化,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表现为功能性胃肠病。VanOudenhove等[10]现FD患者的上腹痛症状与胃高敏感和焦虑有关。刘劲松等[11]的研究提示应激可能导致动物胃排空延迟。Lorena等[12]发现胃排空缓慢与女性性别有关,胃窦食物潴留与焦虑有关。Jones等[13]通过饮水负荷试验发现FD患者存在内脏感觉异常,但胃容受性舒张功能正常;胃感觉功能异常者的精神应激与感觉正常者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下。FD患者所经历的生活应激事件对症状的影响更大。应激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和神经内分泌机制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心理社会因素与胃肌电活动的关系目前仍未明确。总之,目前F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研究手段亦有限,心理社会因素在FD发生、发展中的确切作用有待于今后设计良好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加以评估。
三、FD的心理治疗
由于FD症状的严重性和疾病行为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合理的治疗应综合考虑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涉及心理因素的治疗包括心理干预和心理药物治疗。
1.心理干预: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FD具有一定疗效。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4]结果表明,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针对胃肠道功能的强化治疗和强化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放松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对顽固性FD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控制焦虑和抑郁症状。Calvert等[15]报道,催眠疗法改善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和生活质量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均明显优于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且催眠疗法组的就医次数明显少于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组。Soo等[16]的系统评价分析了各种心理干预,包括心理表演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意象引导、催眠疗法对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上述治疗可使消化不良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由于样本量和试验设计方面的问题,目前仍缺乏足够证据证实心理干预对FD的有效性,有待设计良好的试验作进一步研究。
2.心理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抗焦虑剂或抗抑郁剂治疗FD的报道较多,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多数资料显示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对FD有一定疗效。但这些心理药物的应用只是经验性的,治疗结果不具有结论性。荟萃分析显示:对抑酸药和促动力药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心理药物治疗疗效较好。在Hojo等[17]有关心理药物治疗FD的系统评价中,收集到的90篇文献中仅13篇(共1717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1篇显示消化不良症状显著改善。最终共4项研究纳入分析,3项使用抗抑郁剂,一项使用抗焦虑剂和抗抑郁剂,结果显示药物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表明对FD患者行抗焦虑和抗抑郁治疗是有效的,尤其是使用抗抑郁剂,心理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抑酸治疗或促动力治疗相当。因此应重视FD患者的抗焦虑、抗抑郁治疗。综上所述,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对FD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心理社会因素在FD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强度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初步的心理干预和心理药物治疗在FD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尚有待多中心、严格设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OustamanolakisP,TackJ.Dyspepsia:organicversusfunctional.JClinGastroenterol2012;46:175-190.
[2]GhoshalUC,SinghR,ChangFY,HouX,WongBC,KachintornU.EpidemiologyofuninvestigatedandfunctionaldyspepsiainAsia:factsandfiction.JNeurogastroenterolMotil2011;17:235-244.
[3]梁谷,梁列新,覃江.我国不同人群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75-1278.
[4]曹佳懿,郭锐,熊汉华,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生活质量与症状间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53-854.
[5]付朝伟,徐飚,陈维清,等.中国大城市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6,26(3):151-154.
[6]LevyRL,OldenKW,NaliboffBD,etal.Psychosocialaspectsofthe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47-1458.
[7]TalleyNJ,FettSL,ZinsmeisterAR,etal.Gastrointestinaltractsymptomsandself-reportedabuse:apopulationbasedstudy.Gastroenterology,1994,107(4):1040-1049.
[8]HuWH,WongWM,LamCL,etal.Anxietybutnotdepressiondetermineshealthcare-seekingbehaviourinChinesepatientswithdyspepsiaandirritablebowelsyndrome:apopulation-basedstudy.AlimentPharmacolTher,2002,16(12):2081-2088.
[9]HaugTT,WilhelmsenI,BerstadA,etal.Lifeeventsandstressinpatientswithfunctionaldyspepsiacomparedwithpatientswithduodenalulcerandhealthycontrols.ScandJGastroenterol,1995,30(6):524-530.
[10]VanOudenhoveL,VandenbergheJ,GeeraertsB,etal.Relationshipbetweenanxietyandgastricsensorimotorfunctioninfunctionaldyspepsia.PsychosomMed,2007,69(5):455-463.
[11]刘劲松,杨菊,侯晓华.寒冷浸水应激对大鼠胃排空及肠肌间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华消化杂志,2004,24(8):
[12]492-493.33LorenaSL,TinoisE,BrunettoSQ,etal.Gastricemptyingandintragastricdistributionofasolidmealinfunctionaldyspepsia:influenceofgenderandanxiety.JClinGastroenterol,2004,38(3):230-236.
[13]JonesMP,HoffmanS,ShahD,etal.Thewaterloadtest:observationsfromhealthycontrolsandpatientswithfunctionaldyspepsia.AmJPhysiolGastrointestLiverPhysiol,2003,284(6):G896-G904.
[14]HaagS,SenfW,TagayS,etal.Isthereabenefitfromintensifiedmedicaland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sinpatientswithfunctionaldyspepsianotrespondingtoconventionaltherapy?AlimentPharmacolTher,2007,25(8):973-986.
[15]CalvertEL,HoughtonLA,CooperP,etal.Long-termimprovementinfunctionaldyspepsiausinghypnotherapy.Gastroenterology,2002,123(6):1778-1785.
[16]SooS,FormanD,DelaneyBC,etal.Asystematicreviewofpsychologicaltherapiesfornonulcerdyspepsia.AmJGastroenterol,2004,99(9):1817-1822.
[17]HojoM,MiwaH,YokoyamaT,etal.Treatmentoffunctionaldyspepsiawithantianxietyorantidepressiveagents:systematicreview.JGastroenterol,2005,40(11):1036-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