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璟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苏州2152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每组各有1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00-02
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容易察觉,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癌症晚期。当前虽然有很多新型化疗药物出现,但是并没有很高的疗效。靶向治疗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能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吉非替尼作为一种能够口服的受体抑制剂,可以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控制,对表皮生产因子的活化性起到阻断作用。本文通过对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情况展开深入分析,现将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每组各15例的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男女患者各有10例和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5例和1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范围(45.6±0.3)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疗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对应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具体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口服,口服剂量为250mg/次,1次/d,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均不受药物使用剂量的影响。治疗周期持续进行1个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分析比较。判定标准:显效:肿瘤病灶缩小30%以下,或者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肿瘤病灶直径增大不超过原来的30%,或缩小为原来的50%以下,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病情呈现加重趋势。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以下表1。
3.讨论
非小细胞癌是由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三种来源于肺组织的癌症构成的。腺癌是一种慢性生长的癌症,通常会在肺部的外周区域或外周首先出现,在吸烟者中更是经常发生,但也同样是非吸烟者的常见肺癌类型。鳞状细胞癌通常会在肺的中心发生,吸烟者是这种癌症的发展群体。大细胞癌在肺组织中的各个地方均可以发生,且生长速度比鳞状细胞肺癌和腺瘤更快。对于出现此种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对癌症疾病的恐惧,会导致患者产生非常浓恐惧不安的心理,由此也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产生更大的影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当前,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这些治疗方法虽然对于患者病情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而且由于治疗方法过于激烈,使得治疗对于患者造成的后遗症非常严重,而且效果也越来越差,由此,靶向治疗开始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上推崇,且对患者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是基于已有的细胞分子水平,针对性的对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基因片段或蛋白分子进行治疗的方式。靶向治疗可以将相应的治疗药物设计出来[1],服用药物后,会根据致癌位置,针对性的发生药效,肿瘤细胞会因此出现特异性死亡,就不会对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因子产生影响。除了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方式外,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还能够采取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法[2]。吉非替尼的药代动力学为口服后吸收速度缓慢,3~7h后才可以达到血药峰值[3-4],即使进食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且平均生物利用度高达60.0%。作为小分子化合物,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0.0%,48h是其清除半衰期。吉非替尼的抗肿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跨膜糖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关联,而是与跨膜糖蛋白的突变相关。吉非替尼通过对跨膜糖蛋白酪氨酸激酶胞内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的传导途径,使细胞诱导诱导停止在G1期,阻止表达跨膜糖蛋白的肿瘤细胞生长。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说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片作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5],通过对下游信号传导产生阻断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快速的凋零,将肿瘤面积不断缩小,以快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6]。由此可见将吉非替尼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抗癌代表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较确实具有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周珍,张莹雯.中医中药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09):1-4.
[2]郭力源.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药物评价研究,2018,41(06):1118-1121.
[3]翁凡滨,张献全,孙贵银.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02):235-237.
[4]赵云,于法明,姜东亮,杨国青,郭天利.~(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7,15(04):419-42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