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

李佳

易门县水利局云南易门651100

摘要:近几年全球各国研究的重点课题都包含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寻求自然资源、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水土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其是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忠言途径和方法。近几年中国水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有关开发资源或者生产建设的项目日趋增多,在开发建设工作中,不能忽视对外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否则将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水土问题更加严重。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1引言

我国存在很多生态问题,而水土流失现象是以上的集中表现,水土流失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能够给人类带来很多自然灾害。而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面较广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治理江河湖泊以及国土环境的根本,更是一项基本国策。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的方法具有阶段性,其中具体成功的措施有:找到可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平衡点,将两者紧密结合,采取关键技术方法对它们进行综合治理基于综合治理。

2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1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现象导致土壤得到破坏,使土壤更加干旱且没有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农作物生产力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如果很大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将使地面看起来支离破碎,满是沟壑,使人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2.2水土流失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水土流失将对很多领域造成破坏,比如:交通设施、矿产企业、江河湖泊、各大水库和水利工程设施,甚至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

2.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对水源进行了污染,使江河的水质变坏,使生存环境如生态环境和气候得到恶化。水十流失不但使土壤的肥力变差,使土壤失去水源的涵养力,水源污染现象更加严重,水质变坏;与此同时,其反而促进了恶化生存环境的速度,使土壤变薄肥力降低的速度更加变快,且土壤的含水量和热量均变少甚至失去了土壤涵养作物的能力。从而使各地气候发生变化,水分的循环能力变坏,恶化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更加促进水土流失,最终两者形成一个循环的局面,使各地出现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特别是某些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差的地方,现象更加严重。

人们生存的根本是水土保持,当面对水土流失导致恶化生态环境,水土资源缺失的现象时,我国应该把水土保持作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长远眼光和占率发展上,想要保护生产力就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想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避免水土流和建设循环生态经济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3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具体是指人为的生产活动或者自然环境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现象所需要采取的治理或者预防的措施方法。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质的科学技术方法,其有利于优化利用风沙区、山丘区和丘陵区的水土资源,促进生产力,使水土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防治水土流失,为人民带来经济效益。

4水土保持的地位

近几年风蚀和水蚀现象愈加严重,导致某些地方具有涵养能力的土壤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这些不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和防洪防涝安全有很大威胁,而且长远来看也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影响。现我国各个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实现。有关领域的专家们认为,水土流失是长期以来各种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集中体现,所以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得到有效成果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水土保持的经验与措施

水土保持工作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这项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面临好多的问题和和挑战,现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某些问题,这里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几项水土保持措施,在此做简要说明:

5.1坚持综合治理

统一规划山水、林田、公路,以某些小流域为各个单元,将整体分成几部分连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现象,这个方法是所有水土保持工作者在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如果经过20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即使是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地方也可以恢复基本的生态能力,实现经济和生态综合协调发展。

5.2生态优先,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这个方法使土地得到综合合理的运用。这个工程的目的是停止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耕地上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在其上种植林草植被,以实现生态能力的恢复。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3封育禁牧,促进植被自然修复

将草地和弃耕农田封育,不但使其上的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其生产力的提高,而且其具有更好的物种多样性,去土壤对水分的调整能力和的涵养能力均得到加强,从而使正片田的土壤机构和各项功能得到优化。

5.4建立水土流失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体系

多年经验表明,水土保持的科学含义包含对水分的充分利用和解决水土流失现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水土流失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其不但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贫困的原因,而且是“贫困”的后果。所以不能只把问题关注在土壤侵蚀的问题上,仅仅更好的保持水土是不够的,在实践中行不通,在科技体系上也是不完整的。

5.5加强人民群众水土保持保意识,开展普法活动,使水土保持思想深入人心

我国的国情导致现在人民的普遍学历偏低,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不足,人民懂法明法的更少。所以需要宣传法律意识,对有关人员实行普及法律活动。儿童或者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要让这类群体懂得水土保护,知道水土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加强在学校里进行水土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他们的水保意识。而对普通人民,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谁报的重要性,然后在进行普法宣传。

5.6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培养一些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加大关于水土保持方面的投入

对水保进行立法,通过这一举措,让有关部门的执法监督人员有法律可依靠,对那些破坏水土保持行为的人们,加大力度对它们进行处罚。让人民遵守水保的法律,对自身有关破坏水土保持开发建设的行为进有效约束。最重要的还是水保的科技工作者,只有有强大的科技团队,才能促进水保工作更好的发展,所以,各大农业类院校需要加大对水土保持人才的培养的力度。

6展望

水土保持属于社会公益性工程,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有关部门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通过保持水土促进增产上;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就要向“生态优先”方向转化。近几年,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处于一个重要且较新的发展阶段,即以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快建立一个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有效防治体系的阶段,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与提高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得到破坏的体现。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科学技术,也是一个伟大的事业,而做好这个工作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克丽,等,编.中国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李锐.中国水土流失基础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自然杂志,2008.

[3]吴普特,高建恩.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