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CG339)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在校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校归属感和中学生违纪行为问卷,调查了湖州市多所中学的400名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违纪行为状况。结果男生的违纪行为明显高于女生;在归属感上,在校1-2年的学生明显高于其他的学生,而在校不到1年的学生又高于在校2-3年的学生;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他们的在校违纪行为两者之间总体上存在着负相关。结论: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其学校归属感有关。
关键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违纪行为
中学生违纪事件的发生呈上升的势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之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学生违规,甚至违法、犯罪日益凸现出来,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
中学阶段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预防、矫治,就会对学校的校纪校风造成影响。倘若任其发展,中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会受到阻碍,也极有可能演变为违法、犯罪行为,将来必对社会造成危害。中学生违纪行为尽管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是如果处理不当,给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给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2]
正确引导、教育青少年,将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教育所期望的结果,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出现的违纪行为,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研究从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入手研究其与违纪行为之间的关系,希望研究的结果能让学校有所借鉴,通过加强学生学校归属感来加以对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来说,找到适当的违纪行为影响因素,进而渐少违纪行为的发生,最终有利于学生得以全面地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从初一到高二选取了湖州市8所中学的400名学生作为被试。由于高三学生面临毕业、高考的压力,所以不在取样的范围内。
问卷总共发放400份,回收383份,有效356份,有效率达到92.95%。具体信息详见表1:
1.2.1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团体测验匿名方式,在统一指导语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中进行行集体施测。在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统一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不限制时间,并告知学生调查信息保密,不向任何人透露,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填写。
1.2.2调查工具
在学校归属感方面,采用了西南大学徐坤英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的学校归属感方面的问卷。该问卷包括学校环境、学校融入、学校投入、同伴关系、教师行为五个维度共计24道题目。其中1-6题关于学校环境,7-12题关于教师行为,13-16题关于学校投入,17-20题关于同伴关系,21-24题关于学校融入。问卷采用5点计分,选项从“完全不符合”逐渐过渡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4”。被试得分越高,表示学校归属感越强。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总体和学校环境、学校融入、学校投入、同伴关系、教师行为这五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59-一0.875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0.615一0.806之间,重测信度在0.798一0.902之间。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在问卷的效度上,徐坤英请了有问卷编制知识和编制经验的研究生(其中博士3人,三年级硕士9人)对正式问卷进行评价。在问卷的五个维度上,T值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P<0.05),同时对专家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质量和数量上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在中学生违纪行为方面,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在访谈了多位中学生和中学一线教师,的基础上编制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出勤、人际行为、公德行为五个维度在内的17道题目。问卷采用5点记分,选项从“完全不符合”逐渐过渡到“完全符合”,计分依次为1-5分。被试得分越高,表示该生相应的违纪行为越强。
通过SPSS统计分析得出,五个维度之间的阿尔法信度系数为0.868,基于标准化项目的阿尔法系数为0.873,由此可见,关于违纪行为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笔者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对该问卷进行评定,被认为问卷能够较好的测量中学生的违纪状况。因此这份自编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研究使用。
2结果
2.1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归属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表3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归属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M±SD)
由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在违纪行为上存在及其显著差异(t=2.614,P<0.01),男生的违纪行为明显高于女生。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值均在3.8以上,可见他们的学校归属感比较强烈。其中男女生在学校归属感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2.2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归属感在住校与否上的差异检验
表4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归属感在住校与否上的差异检验(M±SD)
根据上表我们可知住校生与走读生在违纪行为和归属感方面的的差异并不显著。
2.3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归属感在在校年数上的差异检验
本研究将被试的在校时间分为三大类:不到1年、1-2年、2-3年。在校时间在问卷中的得分情况见表5。
表5中学生违纪行为与归属感在在校年数上的差异检验(M±SD)
结果发现,在归属感上,不同在校年数学生在学校归属感上存在及其显著差异(F=7.044,P<0.01),随后的两两比较发现:在校1-2年的学生明显高于其他的学生,而不到1年的学生又高于2-3年的学生。数据表明学生在校年数和违纪行为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2.4学校归属感与违纪行为的相关关系
表2中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学校违纪行为的相关分析
注:**P<0.01
由数据分析得出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和归属感间总体上存在着负相关。归属感和学校违纪行为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呈显著负相关。
3讨论
3.1男中学生在违纪行为发生上显著高于女中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男中学生在违纪行为发生上显著高于女中学生,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俞国良等的研究也发现,与女生相比,男生的不良适应行为显著多于女生。男生更多表现出反抗、过度好动、消极抵抗等。由此可知,由于男生的这些不良行为,他们平常就有可能比女生更多地违反学校的规定和管理,从而导致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低于女生。[3]
3.2中学生的归属感在在校年数上的存在显著差异
初一和高一的学生,他们刚进学校两个月左右,对新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和新鲜感,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时期,因此在三者的对比当中他们的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经过一段时间,也就是本研究中讨论的在校1-2年的学生,他们已经融入了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朋友,同时也对这个集体产生了一定感情,所以此时他们的归属感又有了相应的提高。归属感的平均值最小的要属在校2-3年的学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学习压力比较大,较少地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而且他们心中有了自己的奋斗的更高一级的学校,所以相对其他两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归属感比较弱。
包克冰、徐琴美的研究认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课业负担较重,为了能分秒必争,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理沟通的时间也日益减少,班级活动大大减少甚至不开展,对学生所进行的其他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进而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态度,降低学校归属感。相比较之下,刚跨入校门的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还具有新鲜感,为了得到新老师和新同学的认可,他们会更主动的关心同学、关心集体,同伴关系会显得较为和谐。[4]
3.3中学生学校归属感与违纪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一个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较强,他的违纪行为相对较少;相反,当一个学生学校归属感较弱,他可能表现出较多的违纪行为。归属感和学校违纪行为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及其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这与李飞等人的研究一致,李飞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少部分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日趋缺乏,会变得脆弱、不稳定,表现为逃学、对学校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认为在学校没有安全感,有的甚至对学校产生了深深的痛恨,进而发展到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或者故意违反学校制度,从而得到一种变态的满足。[5]
师生关系的亲密性高,有利于学生在与教师交往中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满足;也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社会交往经验,形成积极的学校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Routt(1996)的研究表明[6],当一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懂得照顾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生活和学习的良好形象时,学生们就会有一种归属感并且会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喜欢与老师交流,课堂外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那么学生违纪行为也自然而然会减少。
学校环境和学校投入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违纪行为。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期,与父母的沟通趋向更少,他们需要在学校里寻找更多的归属感。学校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归属感需求不但减少了学生参加不良行为的概率,还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建萍.临夏地区中学生违规行为研究[D].太原:西北师范大学,2004
[2]阎家奎.学生违纪行为的心理及教育疏导.心理健康教育[J].1999(7-8):41
[3]田丽丽.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心理学探新[J].2007(4):48-52
[4]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心理学探新[J].2006(2):51-54
[5]李飞,杨坤.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基础教育研究[J].2006(9):46-48
[6]Routt,M1L1Earlyexperiencethatfosterconnectedness1DimensionsofEarlyChildhood[G].1996.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