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梅(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111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3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36例,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47~75岁,平均68.9岁。脑出血患者53人,脑梗死患者72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人。所有病例经头颅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证实。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症状及体征,观察时间14~30天。
1.2结果136例脑卒中患者在住院观察期内,有4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2.94%。其中脑梗死患者发生2例,脑出血患者发生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1例。
2早期预防及护理
2.1预防对于神志清楚的脑卒中患者,协助患者早期床上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介绍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使患者很好的配合,早期给予抗凝对卧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减少脑卒中的早期死亡率。对昏迷患者,护士每班协助患者活动2次,10~20min/次,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循序渐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平日工作中,为预防患侧肢体血栓形成应注意:①注意患者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较多时应及早预防,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定时翻身叩背、早期坐位训练,逐渐至下床活动。②保护血管,避免选择下肢和患肢血管穿刺,避免输液渗漏。③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补液与脱水并重,补足血容量,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鼻饲。给予患者降纤、抗凝治疗,避免患肢静脉穿刺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及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2.2护理
2.2.1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知识宣教,主要内容包括:饮食为低脂及富含纤维素、高蛋白、清淡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说明脑卒中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对吸烟者说明戒烟的重要性。
2.2.2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抑郁或烦躁、恐惧等情绪,给予患者关心,讲解成功病例使患者消除思想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2.2.3肢体护理踝关节被动运动踝关节被动内外翻运动、屈伸运动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均可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士左手固定患者踝部、右手握住足前部作踝关节屈伸、足内外翻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30~40下/min,环转运动10~15下/min。膝及髋关节运动:将肢体抬起后左手扶膝下方,右手手心抵住足底跖趾关节做膝及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及髋关节的外展、内收及内旋、外旋运动,手法由轻渐重,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禁用暴力,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量达到膝及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对腓肠肌进行自下而上有节律的挤压,挤压与放开时间均为1s,交替进行。
2.2.4抗凝、溶栓的护理使用溶栓药物时应选择患侧肢体的足背动脉,要求护士穿刺技术娴熟,成功率高,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以防损坏血管。加强对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监测,观察有无其他部位的出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脑出血的发生。
3讨论
在脑卒中后,尤其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发生在瘫痪的下肢,其中60%以上为膝下深静脉血栓,有症状的发生比例不高。严重者血管内栓子自行脱落上行回流至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后果较为严重,无脱落者亦可导致患者肢体肿胀,血液回流障碍,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甚至导致肢体坏死,所以对脑卒中患者继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提前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本组患者通过严密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宣教,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护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获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护士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立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01期.
[2]刘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J].海南医药,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