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观察

曾永坚1曾永华1杨伟2

曾永坚1曾永华1杨伟2(通讯作者)

(1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广东肇庆526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的方法对陈旧性肛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4.00%。对照组治愈率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5/50(10.00%);对照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10/50(2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0~12d,平均11d;对照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4~18d,平均16d。结论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疼痛程度低、愈合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陈旧性肛裂手术临床观察

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病,最终多需采用手术治疗[1]。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种类有很多,例如:肛管皮肤粘膜搭桥术、纵切横缝皮瓣移动术、后方肛裂切扩术等。我们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的方法,为临床找到一种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更好方法,使患者尽量少的承受手术所带来的痛苦,使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征象得到有效控制,组织进行了此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抽取治院治疗的100例患有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观察组)和采用常规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术后疼痛、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肛裂症状持续6周以上,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并符合手术标准。排除以前曾做过内括约肌切断手术或扩肛的患者,肛裂伴有肛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疑似恶性肿瘤并发肛裂或溃疡的患者,肛裂和痔疾同时手术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0-68岁,平均42.4岁;病程2个月-18年,平均4.1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50岁,平均40.8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4.3年。两组患者所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1)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组):患者取胸膝位,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于肛裂处作梭形切口切除肛裂溃疡面。有肥大肛乳头、皮下瘘管及皮赘分别给予切除,在肛门后正中,即肛裂裂口上做一纵形切口,切口上缘至裂口近齿状线处,切口下缘延长至肛缘外1.5cm,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下缘,扩肛至能容纳4横指,切口创缘呈v形开放引流[3],不缝合,止血,包扎。(2)常规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患者取胸膝位,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于肛裂处作梭形切口切除肛裂溃疡面。有肥大肛乳头、皮下瘘管及皮赘分别给予切除,于胸膝位3点距肛缘1.5cm做一放射性切口,长约1.5cm,术者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右手持止血钳从切口内挑出内括约肌并切断,切断内括约肌宽度0.8~1.2cm,扩肛至能容纳4指,缝合切口,止血,包扎。术后处理:治疗组术后给予常规坐浴、换药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术给予便后碘伏溶液清洗创面换药,缝合7天后拆线。

1.3观察方法观察两种术式的治愈率、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术后0.5~1年随访肛裂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按照1992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肛裂疗效标准执行。治愈:裂口愈合,症状消失;好转:裂口或创面缩小,症状改善;无效:术后1个月症状无改善,裂口无变化。

2.2疗效比较观察组50例,治愈47例,复发3例,治愈率94.00%;对照组50例,治愈41例,复发9例,治愈率82.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0~12d,平均11d;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4~18d,平均1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术后疼痛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5例,疼痛率10.00%;对照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10例,疼痛率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无感染、大出血、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皮下血肿6例,通过自行吸引或理疗消失,无感染、大出血、肛门失禁、肛门畸形;

3讨论

肛裂的本质是肛管缺血性溃疡,是内括约肌痉挛诱发的肛管后位供血不足,日久难以愈合而成溃疡。内括约肌具有消化道环肌特性,易痉挛,若遇刺激,可引起痉挛,持续性痉挛,则因其肌肉组织的结构改变,导致永久性挛缩,而发生病理变化,如肛裂、肛门狭窄[4]。解除内括约肌痉挛是治疗肛裂的关键。陈旧性肛裂是因为反复感染、外伤等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慢性溃疡,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由于内括约肌痉挛致创面不能愈合,手术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最主要方法,目前手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扩肛法、肛门松解术,以及适合严重肛管狭窄的侧切横缝术、皮瓣转移术,其机理都是切断部分内括约肌。由于肛裂创面反复被撕裂使粘膜下肌变性,产生环形狭窄,进而使相邻的括约肌持续痉挛,并产生慢性增生。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可以解除其持续痉挛与肛门狭窄,从而解决肛裂创面反复被牵拉、撕裂致使创面不能愈合的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肛裂其治愈率、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等方面,均优于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式。而且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式由于创口开放引流,不易发生创口感染;而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式若术中操作或术后护理不当,则易发生感染,而形成肛周脓肿。

行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时将部分内括约肌用止血钳挑出,在直视下切断,操作简便,然而挑断括约肌的多少是根据括约肌肥厚程度来决定,这种决定是由手术者本人在经验和感觉基础上做出的,因此,有可能出现判断误差而导致术后肛裂复发。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在后方肛裂底部开放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并延长切口至肛缘外,治愈率高达94.00%。因此,我们认为,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是治疗肛裂的理想术式,具有治愈率高、创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感染机会少;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焕芝,任宝印.肛门直肠疾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3):10-2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9.

[3]程守强,等.肛管切扩术治疗陈旧性肛裂合并肛管狭窄120例临床观察.宁夏医学杂志,1999,21(3)169.

[4]张东铭.肛裂的现代概念.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