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娟(北塘区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404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414-02
伴随着新兴医疗体制改革和创立,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社区卫生服务已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社区卫生服务在整个卫生事业发展,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提供给老百姓及时、方便、有效的就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要[1]。国内外对社区护理队伍建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于如何培养与社区任务相适应的护理人才存在差异。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素质的全科医务人员,正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进行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仍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问题[2]。现就目前社区护理队伍现状及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观点综述如下。
1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现状
1.1人员不足2001年卫生部对全国12家医院的抽样结果显示,只有2家医院护理人力基本饱和,10家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平均缺编率为31.3%。护理人力资源数量短缺主要表现为社区护理人才的短缺[3]。
1.2医护比例严重失调卫生部曾调查全国210所医院,护士缺编的医院占93.3%;中国护士与人口比为0.97∶1000,而绝大多数国家为3∶1000;2000年全国平均护士与床位比为0.4∶1,而许多国家都在1∶1以上,如美国1.6∶1、法国1.2∶1、日本(0.9-1.2)∶1。据2001—2002年《西太平洋地区卫生资源调查报告》资料显示,中国千人口医生比为1.64,护士比只有1.0,医护比例<1∶1。而中国香港地区、日本等国的千人口护士比超过6.0;加拿大、美国等国千人口护士比超过9.0,芬兰则达到25.7,以上国家的医护比例都在1∶4以上。上述数据说明,中国护理人员明显不足[4]。
1.3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层次偏低目前,中国社区护理人员的主力军仍然以中专学历为主,以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为主体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当代护理的需求。
1.4专业分布不平衡截至2005年底,中国注册护士134.96万人,其中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的注册护士仅8749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专业的为23545人。与美国护士缺编集中在特护领域,尤其是ICU和手术室不同[5],中国护理人员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社区护理。
2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现状
过去我国护校没有社区护理专业。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重视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从此社区护理教育研究开始有较快发展。部分护理院校开始直接从学校培养社区护理专门化人才。江苏省目前还没有社区护理专门化人才培养。多数院校仅仅停留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一门社区护理课程的阶段,不能适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岗位培训是现阶段开展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的重点[2]。为满足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当务之急是培养与社区任务相适应的护理人才。
3培训对策
3.1立足需求产生继续教育学习。伴随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社区护士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补充.,立足需求产生继续教育学习,使社区护士更快的适应新的护理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称的社区护士进行分级管理,进行继续教育,从实际出发,缺什么,补什么,把工作需要作为学习的动力,将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包括社区常见病的治疗、社区保健服务、社区慢性身心疾病患者的管理、社区急、重症患者的转诊服务、社区临终服务、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康复服务,据调查,社区护士工作内容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门诊或病房的疾病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老年保健、免疫接种和居家访视,社区护士也参与了13项职责中的其他工作内容,但比例较小[6]。社区护理操作技术、社区护理的模式、社区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人际沟通技巧和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是目前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排在前5位的内容。培训较少的内容是社区护理科研、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法规、社区护理管理、社区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等[6]。
3.2多数护士认为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应多元化,有必要建立必修与选修的“双轨同进”的培训模式[7]。社区卫生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社区护士教育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要不断进行改革,加强在职社区护士的培训,特别是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教育,使社区护士充分认识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护理人员[8]。在影响继续教育完成的因素上还需要医院的支持[9]。
3.3社区护士临床再培训工作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还任重而道远。在培训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10]。因为时间、经费及名额限制等因素,社区护士在岗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社区护士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知识结构得不到拓展,思想观念得不到改变,行为习惯得不到纠正,社区护理的综合素质也就得不到提高[11]。建议省、市卫生局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投入。建设地区性培训示范基地,配备相关师资队伍,实行高科技的模拟示范教学培训,使社区护士得到连续性、规范化的胜任力培训,真正解决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的瓶颈问题,保持社区护理的可持续发展[12]。
3.4鼓励高校增设社区护理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人才是必要的,应尽快健全社区护士培养制度,完善社区护士培养模式[13]。医学教育要适应医疗模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应将全科医学教育、社区护理学教育、全科医师的培训纳入以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14]。应在各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有条件的地区可面向在职社区护士开展社区护理学历教育。社区护士成人学历教育要突出社区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支持和鼓励社区护士提高学历,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历教育形式,岗位培训要规范化,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建立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15]。
4小结
为适应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应尽快把培养社区护士、提高社区护士素质,建立社区护理梯队放到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工作日程上。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培养制度、整体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中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社区护理人员培养的经验,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人员培养之路,以目前国内的护理培训为基础,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社区护理服务技能和兴趣,在社区护士上岗培训中,结合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确定社区护士培训内容,编写适宜的培训教材,特别应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激发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学习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孟群.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训工作.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年第1期1页-3页.
[2]刘敬.天津市社区护士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调查.当代医学.2009年12期158页-160页.
[3]刘雪琴,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12期51页-52页.
[4]石兰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研究的进展.护理研究.2005年第7期573页-574页.
[5]张莉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8年第4期574页-575页.
[6]侯淑肖.北京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教育.2009年第2期73页-76页.
[7]邓琼娣,王恺.分层次培训在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9年第3期101页-102页.
[8]杨辛卉.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问题的思考.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第11期.55页-56页.
[9]陈蕾,田小红,郭国琼,罗佳莉.医院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第5期94页-96页.
[10]胡汉华.社区护士再临床培训的方法与体会.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11期100页.
[11]李雪丽,邝瑞明.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培养探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年第14期127-129页.
[12]廖伟华,李璐琳,林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胜任力为基础在岗护士培训模式的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09年第09期415页-417页.
[13]索海英,杨瑞贞,李天民,孙淑凤.山东省社区护理专业教育需求及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5期435-438页.
[14]徐凯郎艳燕;陈晓冰.成人高等教育是全科医学与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渠道.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25-26页.
[15]曾华.西宁市社区护士专业教育需求调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年第28期70-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