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江东中学吴彩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突显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时间、空间及仪器和药品选择上都十分有限,学生的个性不能充分展示和张扬,而家庭小实验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裕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中,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一些易得药品和仪器,进行简易的实验。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内容多变、方法灵活等特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深受学生喜欢。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这一功能,组织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这样既弥补了传统的实验教学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家庭小实验的特点
1.独立性
家庭小实验大多是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完成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设计、操作、实验报告的完成)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独立性很强。
2.趣味性
趣味性是家庭小实验室很鲜明的一个特点。教材中编排的许多实验趣味性都很强,如《筷子提米》、《水果电池》等,都是非常有趣的,这些富有趣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很乐意并会认真地把它们做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能解决一些以前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灵活性
家庭小实验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取材的灵活性;操作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思维方式也不受书本理论及老师的思维方式的限制。在能达到实验目的条件下,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发挥,自由活动。
4.可操作性
家庭小实验对仪器和器材的要求不高,只要不影响实验效果,能顺利完成实验,易于操作即可。而这些仪器和器材很容易得到,实验条件也不高,故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很容易完成。
二、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就可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或适时地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可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长久不衰。这样,对教和学都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开展家庭小实验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延伸。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讲解,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疑问。因此,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一是可以验证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巩固情况,二是可以发现更多的疑问,促进自己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在讲完“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后,指导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植物油能溶于汽油而不能溶于水?为什么食盐溶于水而不能溶于汽油?这些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演示实验,学生只看不做,没有动手的机会;对于分组实验,因为条件所限,大部分学生也得不到动手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家庭小实验完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在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使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家庭小实验是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所不能代替的,是对课本知识和其他两种实验的有效补充。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家庭小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因为家庭小实验不像演示、分组实验那样有规范的仪器用品等,学生在家里没有实验室里的优越条件,要做好每个实验,就必须积极动脑思考,找出可以利用的实验用品。最后,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这个实验的同时,一个创新成果也就诞生了。例如,在讲完“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后,鼓励学生动脑设计方案,完成家庭小实验。第二天,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方案,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开展家庭小实验,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在学生的脑海中科学从神秘舞台走进了现实的生活,提升了科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前提和背景下,认真准备和做好每一个家庭小实验就是一次极好的课堂教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