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泊里中心卫生院266409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179例体检学生心脏杂音者心超检查结果。方法:随机抽样于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学生179例,对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析观察其中存有心脏杂音的学生的情况。结果:心内结构异常且伴随瓣膜返流的学生有11例,单纯的瓣膜返流患者有73例,2例为甲亢患者,56例为左室假腱索,剩余的37例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有心脏杂音的学生进行检查,能够尽早明确心脏产生杂音的原因,为尽早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检学生;心脏杂音;心超检查
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1]。如果出现心脏杂音,应该予以重视并及时接受检查。此次研究分析观察179例体检学生心脏杂音者心超检查结果,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样于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学生179例,这179例研究对象中,男生与女生的性别比例为97:82,其中男生占比为54.19%,女生占比为45.81%。体检学生的年龄在12岁至20岁。
1.2检查的方法
使用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型号为Sequoia512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与来自飞利浦公司的型号为IU22的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进行检查,其中探头的频率是2MHz至5MHz。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均采取平卧位或者是左侧卧位接受体检,检查的方式按照常规的胸心超检查方式进行,并将检查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地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这179例体检学生的心超检查结果。
1.4数据处理
将参与此次研究的179例体检的学生相关情况数据,于此次研究结束之后,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做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
2.结果
这179例接受体检的学生其检查后,均存在着心脏杂音的情况,经进一步确诊,其中心内结构异常且伴随瓣膜返流的学生有11例,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以及肺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分别有5例(45.45%)、2例(18.18%)、2例(18.18%)、1例(9.09%)、1例(9.09%)。
单纯的瓣膜返流患者有73例,并且检查时均表现为柔和的杂音,73例患者心室与心房的大小正常且瓣膜返流是轻度,其中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二尖瓣、三尖瓣均有返流的例数分别有14例(19.18%)、32例(43.84%)、1例(1.37%)、26例(35.62%)。
有2例为甲亢患者,心超显示患者的左室呈现轻微增大的情况且其心尖区存在着2/6级的杂音,同时存有二尖瓣的轻度返流与三尖瓣的轻度返流。
有56例左室假腱索的患者,心超显示为柔和杂音,并且多数是心前区以及胸骨的左缘存有1/6至2/6级杂音。其中有2例属于3/6级的杂音,并且有26例患者伴随着瓣膜返流。
剩余的37例参与研究的学生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
3.讨论
研究表明,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2]。心脏的杂音为心脏病基本表现之一。针对此次研究出现的几种表现出心脏杂音的情况进行分析:
(1)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全或者是由于大血管或心脏扩大使瓣膜口扩大形成了相对性关闭不全,从而导致血液反流形成漩涡,而产生杂音,这也是心脏杂音形成的常见原因。
(2)左室假腱索:这主要是从原始的心脏内基层而衍生出来的,当假腱索在左心腔中悬挂,一旦左室收缩时出现快速射血,而此时血流与左室假腱索相遇便会遭到阻挡,因此而产生了湍流;与此同时,当左室假腱索与加速血流相遇时,会造成左室假腱同相连室壁共同震动,因此而出现杂音。
(3)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在胚胎时期大血管与心脏呈现发育异常的情况而导致,通过心超检查,能够详细了解心内的结构、方位、运行的情况。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其杂音表现为响亮、粗糙且持续的时间长,如果缺损的情况较小,或者是合并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情况,其杂音则不典型。所以在诊断时,为了明确辨别杂音性质,应该采用彩超检查,对分流情况、返流情况、心内结构做直接显示[3]。
综上所述,心超具有无创、简单、方便、可重复的优点,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有心脏杂音的学生进行检查,能够尽早明确心脏产生杂音的原因,为尽早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仁绍.179例体检学生心脏杂音者心超检查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22):98-99.
[2]苏芬莲,陶宗欣,王丽丽等.超声心动图在高考体检心脏杂音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11):1407-1408.
[3]陈红霞,牛小亚,马晓今等.张掖市高考体检学生心脏检查结果分析及其心脏病防治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