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江苏南京21003)
【摘要】目的:评价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对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AFP病例,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分析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南京市外省或本省外市的异地AFP病例共有100例,安徽省最多(50.00%),集中分布在0~4岁小年龄组(61.00%)。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为70例,占总比例数的70.00%。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南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此外,南京市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异地AFP;监测;年估计变化百分比
【中图分类号】R5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20-02
EpidemiologicalanalysisonacuteflaccidparalysiscasesfromothercitiesinNanjing2012-2016
HuangQimin.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pathogeniccharacteristicsofacuteflaccidparalysis(AFP)casesfromothercityinNaning2016aswellastheoperationofmonitoringsystemandtopromotethelevelofmonitoringmanagement.MethodsWeanalyzedthesurveillancedataofAFPcasesfromothercityofJiangsuorotherprovincesduringtheperiodof2016.ResultsTotally100AFPcasesweresurveyedandmanagedinNanjing2016.ThecasesfromAnhuiProvinceaccountedforthelargestproportion(50.00%).Themajorityofcaseswerechildrenfrom0-4yearsold(61.00%).Thequalifiedcollectionrateoffecessampleswithin14daysafterparalysisAFPcasesandtoimprovethecliniciansconsciousnessofeligiblespecimenscollectionthroughonsetwas70.00%.ConclusionThelowqualifiedcollectionrateofstoolsamplesisduetomissingthebestcollectiontime.Promptturning-acrossarecriticalinimprovingthequalifiedcollectionrate.Inaddition,itisnecessarytoenhancethemonitoringandmanagementqualityoftraininginNanjing.
【Keywords】Poliomyelitis;AFP;AFPcasesfromotherprovinces;Monitoring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肢体麻痹的后遗症。中国于1991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在消灭脊灰的进程中,AFP病例监测对于监控消灭脊灰进展是至关重要的[1]。
与中国其他大多数城市的AFP病例主要为本地病例不同,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又邻界安徽等省,医疗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异地AFP病例来南京就诊。2016年南京市本地AFP病例21例,异地AFP病例共有100例。南京市做好对异地AFP病例的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和高危病例。现将2016年南京市异地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2—2016年所有人口数据,AFP病例个案资料均来自《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定义
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5天以内的AFP病例。如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5天以上,则不属于异地AFP病例。异地AFP病例的报告、调查、采样送检、随访等各项监测工作,由病例暂住地的县级以上疾控机构负责完成。病例标本检测由采样送检单位所在的省级脊灰实验室负责。异地AFP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2]。AFP合格标本为麻痹14天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
1.3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文评价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是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ingaverageannualpercentchange,EAPC)。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各年份发病率进行对数转换后,作为因变量,以年份为自变量,拟合直线:Y=b+aX,Y=lg(发病率),X=年份,则EAPC=(10a-1)×100%。再对EAPC进行假设检验,检验EAPC是否为偶然变化量,即每年的变化是否持续稳定。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流行概况
2012—2016年南京市AFP病例共计121例,其中南京本地病例21例,占总病例数的17.36%;异地AFP病例共有100例,占总病例数的82.64%。异地AFP病例均为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儿童医院报告。
2.2流性特征
2.2.1地区分布2016年,南京市异地AFP病例合计为100例。其中50例来自于邻省安徽省,占总病例数的50.00%;1例来自于湖南省,占总病例数的1.00%;其余49例为本省外市病例。江苏省除南京以外的12个市均有异地病例。其中,宿迁最多,2016年共有12例异地病例,占本省外市总病例数的24.49%;其次为淮安和盐城,各有6例病例;苏州,无锡病例数最少,各只有1例病例。具体地区分布如图1。
图12016年南京市本省外市异地AFP病例地区分布
2.2.2时间分布100例异地AFP病例中,六月份发病数最多,为13例病例,占异地AFP病例总病例数的13.00%;其次为四月份和七月份,各有11例病例,一月份和九月份发病数最少,各有4例病例,总体呈散发状态。具体时间分布如图2。
2.2.3人群分布2016年的100例异地AFP病例中,56例为男性,占异地AFP病例总病例数的56.00%;44例为女性,占总病例数的44.00%。0~4岁组合计为61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1.00%,其中0岁组10例,1岁组15例,2岁组15例,3岁组13例,四岁组8例,14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数为0。具体年龄分布如图3。
2.3AFP监测指标情况
2.3.1流调情况100例异地病例均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报传染病报告卡后48小时内完成流调。
2.3.2病人就诊情况100例异地病例都是首次报告AFP病例。其中有23例为第一次就诊,首次就诊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3.00%,56例为第二次就诊,20例为第三次就诊,1例为第四次就诊;第一次就诊在乡级医院的有5例,占总病例数的5.00%,第一次就诊在县级医院的有38例,第一次就诊在地区级医院的有57例。
2.3.3免疫史情况100名病例中,有2名儿童免疫史不详;2名儿童未接种过一剂脊灰疫苗,均为0岁组儿童;接种过1剂的儿童有1名;接种过2剂脊灰疫苗的儿童有1名;接种过3剂及3剂以上脊灰疫苗的儿童有94名,占总病例数的94.00%。
2.3.4粪便标本采集情况100例异地AFP病例中,其中有70例病例是在麻痹后14天内到南京就诊,采集到合格标本的合计为70例;另有30例,因在南京的就诊时间超过麻痹日期后14天内,按照AFP病例合格标本的定义,无法采集到合格AFP标本。
2.3.5粪便检测结果在70例合格AFP粪便标本中,有2例检测出非脊灰肠道病毒,其余68例均为阴性。
3.讨论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输入I型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疫情并造成局部传播[3]。这给AFP监测工作敲响了警钟,AFP工作任重道远[4]。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每年报告处理大量异地AFP病例。2016年合计为100例异地病例,大大超过了南京当年的本地AFP病例21例。而100例异地病例中不包括在南京就诊前已经在其他地方就诊并报告采样的重卡以及各市区疾控中心处理后排除的AFP病例。因此,南京每年的异地AFP病例工作相当艰巨。从报告AFP病例分析来看,AFP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发病季节不明显,这与本省其他地区类似[5-8]。南京市目前异地AFP病例监测工作的问题主要有(1)AFP首诊医院的AFP监测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100例异地病例都是首次报告AFP病例。而其中只有23例为首次就诊,另有77例均非首次就诊;(2)由于在其他地方多次就诊,延误了采集标本的最佳时间,因此,在麻痹14天内采集双份合格标本的标本合格率只有70.00%,其他30.00%均为麻痹14天后才来南京就诊;(3)异地病例难于监管,由于某些利益关系,提供假电话姓名和地址,而流调采样的疾控人员又无从核实,而且异地病例流动性非常大,来南京就诊数日后会选择去北京,上海等地就诊或者放弃治疗回家,这些都给病例的流调采样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异地AFP病例的特点,需做好以下几点:(1)继续加强对医院医生的AFP病例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止漏报迟报;(2)和异地病例的户籍所在地疾控中心加强沟通,及时追踪病例的去向和信息真实性,保证AFP流调采样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霞,温宁,余文周,等.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6,22(3):333-338.
[2]卫生部.加强脊髓灰质炎病例监测项目方案[S].2013.
[3]樊春祥,温宁,汪海波,等.中国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9(1):1-4.
[4]余文周,汪海波,樊春祥,等.1999-2011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关键环节的及时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9(1):11-16.
[5]廉丽华,张志兰,侯晓艳.南通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2):46.
[6]张飙,李卓,范刚.淮安市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3):27.
[7]陈艳,赵锦玲,胡炳.江都市1991-2010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1):38.
[8]甄茜,凌良健.常州市2012-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4):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