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张振春安秉站

张振春安秉站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05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及病原体,为预防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病例定义,对共同就餐的人员进行病例搜索,并分别对59例病例,40例对照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可疑样品进行现场采样,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进行检测,针对流行病学特点、病例临床症状及可能的传播途径制定防治方案。结果该起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7月29日17时32分,疫情历时3天。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以成年人为主。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对肉肠、蛋肠、肝、肉馅等剩余食品进行了采样;对熟肉菜板,对盛装熟食的托盘、切熟食的菜刀、加工间菜板进行了涂抹采样,一份呕吐物,共采集10份样品,送交实验室检测,其中9份样品检出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起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播途径为变质卷煎拼肝污染其他食物及食物器具而引起的。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故沙门氏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交叉污染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74-02

康平县疾控中心于2013年7月29日19时50分接到卫生局食安办指示,我县人民医院报告约23人疑似食物中毒到医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携带装备到县人民医院和就餐场所某大酒店进行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3年7月29日中午,在康平县某酒店中午共同就餐的人员,出现腹痛、恶心、腹泻(3次/24小时)、呕吐、发热(37.5度以上)等症状的患者。

1.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2.1病例个案调查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符合病例定义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就餐时间、发病时间、饮食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等;并由疾控中心的卫生学调查人员对就餐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包括食品原料来源,食品加工人员卫生状况、加工场所卫生情况、食品加工过程、食品的储存情况等;对剩余食品、食品加工用的菜板刀具、病人的标本进行采样,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1.2.2病例及对照的调查

以7月29日至7月31日发病的59例病例,40例对照设计统计调查表,对病例和对照的就餐时所食用的食品种类、食用量等进行调查分析。

1.3病原学检测

1.3.1样品及标本的采集及检测项目采集病人的呕吐物1份、剩余食品6份、加工场所的涂抹采样3份,立即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1.3.2试剂和仪器

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杭州天和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生化试剂;郑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各种检测血清;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HP-9162恒温培养箱。

1.3.3样品检测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2010)进行对全部10个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验结果一览表

注:+为检出-为未检出

2结果

2.1一般情况2013年7月29日中午,王某为儿子办升学宴,中午11:30开席,就餐人数约为150人,总计16道菜,就餐食谱为:肉肠蛋肠、盐水大虾、葱油籽乌、酱香全肘、清蒸五鲳、菠萝咕老肉、虫草鱼皮、爽口穿心莲、肉炒麻椒、肉炒蒜苔、香拼手撕肉、捞拌、莼菜蛋花汤、红烧排骨、卷煎拼肝。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发病概况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7月29日19时32分,症状为腹痛、恶心、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末例为时间为2013年7月30日13时,59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救治,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2.2.2时间分布本次疫情历时3天,7月29日晚为高峰,共52例,之后只有7例,且症状较轻;本次中毒最短潜伏期为7小时,最长潜伏期为23小时,平均潜伏期为15小时。

2.2.3人群分布男女比例1:1.11

2.3临床表现

急性发病,主要症状为腹泻(88.1%),呕吐74.6%,腹痛91.5%,腹胀47.4,发热64.4%。一般持续两天,经治疗后第三天均已出院,预后良好。

3现场卫生学调查

对某大酒店进行了现场调查,搜集食谱,询问加工人员食品加工过程、进货渠道、人员健康证及健康情况(多为临时工),通过对某大酒店的卫生学调查,发现不符合生熟单一流程;熟食间摆放杂物,熟食间冰箱内即有原料,又有半成品,还有成品,海鲜类食物品没有单独存放,砧板无标识,绞肉馅暴露存放自然条件,上面可见死苍蝇;肝为沈阳进货,用前加工,但有存货,剩余的肝有异味,已变质;无消毒设施,盛放食品的容器无生熟标识,食品加工人员多为临时工,健康证只看到两个,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无法查实。对剩余食品及现场环境进行样品的采集。

4、讨论

沙门菌属种类繁多,目前国际上已发现2300多个血清型,我国有255个。其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沙门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除使肠粘膜发炎外,大量活菌释放的内毒素同时引起机体中毒。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但多以夏季为主,主要在5-10月,7-9月最多;中毒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多见;中毒原因主要是由加工食品用具、容器或食品存储场所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前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本次食物中毒是聚餐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中毒符合伤寒沙门氏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根据卫生学调查发现,此酒店食物加工场所食品生熟不分,存在交叉污染隐患,食物加工后停放时间过长,导致致病菌大量增生繁殖等情况。疫情发生后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力度,完善食品生产、加工、贮存等食用环节的监督体系;加强食品加工人员的管理,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对加工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指派县疾控中心消毒人员,对该酒店进行消毒技术指导。

综上所述,根据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与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此次事件为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病原生物学检验-细菌.北京.卫生部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教材编写组2009.2

[2]肖东楼杨维中.伤寒、副伤寒防治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