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胆道手术后疼痛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 1

43例胆道手术后疼痛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秦淑华(鸡西市医疗集团大恒山医院黑龙江鸡西158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125-01

术后疼痛是临床医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合理正确的应用镇痛药物和优良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有突出的地位。本文仅就我院2004-2007年43例胆道手术后病人疼痛的治疗和护理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

本组43例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9岁;19-35岁9例;36-50岁29例;51-79岁5例。

疾病种类:胆石胆囊炎24例,急性胆囊炎19例。其中16例伴有腹膜炎。

麻醉方法8例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35例病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方法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术21例;胆囊切除术18例;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4例。

术后病人疼痛时间的观察全身麻醉的病人术后疼痛一般在意识恢复后即开始。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术后疼痛一般在1.5-3小时之间。年老体弱的病人对疼痛反应差,而身体素质好的病人对疼痛较敏感。另外,疼痛与疾病的类型有关。

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法我院常采取两种方法,即全身应用镇痛药物(1.肌肉注射;2.静脉注射)和硬膜外腔注入法(限于硬膜外麻醉的病人)。

常用药物及剂量度冷丁100mg,非那根50mg,阿托品0.5mg。以上均为单次使用,必要时,重复使用半量。

2讨论

2.1低血容易和低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在这种情况下给病人肌肉注射镇痛药后,疗效欠佳,遇此情况应以静脉注射为宜,单次推注剂量要依据病人情况而定,但不宜大量,且注射速度要慢,以免引起呼吸抑制。肌注药物如要获得较快的镇痛效果时,以三角肌注射为好,因三角注射比臀大肌注射吸收快。

2.2硬膜外腔注射镇痛药具有剂量小,作用持续时间长,对病人生理干扰少,不出现中枢镇静作用。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不涉及运动和交感神经纤维,对循环和其它感觉无影响的优点,所以应提倡广泛使用。

2.3胆道手术后的病人,除了手术创伤所造成的疼痛外,胆道痉挛也是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上,我们首先使用度冷丁。用其使胆道压力增高的作用较弱。在用药时应合并使用解痉药,以拮抗度冷丁引起的副作用,我们一般使用阿托品,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2.4在应用镇痛药物时,我们主张不单独使用度冷丁,而与非那根合用(称为度非合剂)。这样,不仅加强了镇痛药的作用,同时对中枢安定有着显著的作用,应用度非合剂后病人大都能进入睡眠状态,而减少了由于精神紧张,恐惧心理,负担过重所致的一些并发症,这一优点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病人显得更为突出。

2.5在24小时内应用镇痛药物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及全身情况以防止掩盖手术并发症(如胆汁瘘、腹腔出血等等)。

2.6疼痛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甚为密切,这就要求护士充分了解病人的疾病过程,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从而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消除顾虑,振奋精神,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在和病人相互交流中取得依赖。使病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恢复其内稳态,提高机体的势能,升高疼痛病人的痛阀值,与药物治疗保持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