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结构
HBV具有双层衣壳,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又称Dane(丹尼)颗粒,其结构特点为:
1.1外衣壳相当于病毒包膜,上面含表面蛋白(S蛋白)、前S1蛋白(Pre-S1)、前S2蛋白(Pre-S2),三者构成表面抗原(HBSAg);
1.2内衣壳主要含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
1.3核心含双股非闭合状环状DNA和DNA聚合酶(DNAP)。
2抗原结构(着重介绍前S1蛋白)
2.1HBSAg为HBV的外衣壳蛋白,广义的HBSAg包括S蛋白、前S2和前S1分别组成的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HBSAg,而狭义的HBSAg是指S蛋白。
2.2前S1蛋白(亦称前-S1Ag)可与S蛋白,前S2构成大分子HBSAg,它位于HBV的最表面,可直接与肝细胞粘附,介导HBV的吸附。
3重点探讨
前S1抗原(Pre-S1Ag)与HBV其它标志物的互补性及ALT的关系。
3.1资料1某医院统计的285例中:
HBSAg(+)者,前S1Ag141例,占49.5%
大三阳58例中,前S1Ag(+)45例占77.6%
分析:(1)HBSAg阳性有以下特点:
a、说明HBV的复制,具有污染性;
b、HBV感染后的潜伏状态;(无污染性)
c、慢性肝炎(迁延性或活动性);
d、肝炎的肝硬化或肝癌;
e、HBSAg携带者(无污染性)。
也就是,HBSAg的阳性并不是都说明HBV在复制,有污染性,部分病人的HBSAg因为其HBV,S基因码区与人肝细胞DNA单独整合或病毒整合后,即使HBV已消除,肝细胞仍可不断复制HBSAg(但此HBSAg已无临床意义),再者,若感染的病毒发生变异,可使HBSAg合成障碍或HBSAg的低表达(提醒注意:广大的HBSAg的含义,三种外衣壳蛋白的缺乏均可导致HBSAg合成障碍或低表达)。
上述情况说明:前S1Ag不仅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有关,它也不与肝C、DNA整合,还有一点,它没有潜伏的特点。
3.2Pres1Ag与HBeAg
资料2、有人认为:HBeAg有与HBcAg75%的氨基酸序列,被普遍认为与HDV——DNA水平尚一致,是临床上表达病毒复制较实用的血清标志物指标。
那么,前S1Ag与HBeAg有何关系呢?
有报道:65例HBeAg(+)组中,前S1(+)51例,占78.46%220例HBeAg(—)组中,前S1Ag(+)89例,占40.45%
分析:220例HBeAg(—)中,前S1Ag(+)89例,占40.45%这种现象,有学者认为:这是HBV为逃避宿主的免疫反映,其C基因前C区常发生变异导致HBeAg的不表达现象。因此,这种模式(即HBeAg(—))的出现,并不意味着HBV的清除或复制水平的减低,两者S1Ag检测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使HBeAg(—)的感染不易漏检。使得HBeAg系统因常产生变异而产生的阴性结果对临床诊疗的误导。
3.3前S1AgG与ALT的关系
资料3:有报道150例ALT检测中(临床资料完整,指种类肝功能异常者)ALT异常47例,其中前S1Ag(+)45例,占95.7%(45/47),而前S1Ag(—)只占4.3%(2/47例);
前S1Ag(+)、HBeAg(+),ALT异常占63.87%(30/47)
前S1Ag(+)、HBeAg(+),ALT异常仅占31.9%(15/47)
上述资料充分说明:
(1)S1Ag出现在乙型肝炎的早期,对肝细胞损害严重,次标志物的检出优于HBeAg。
(2)乙肝的发病集中表现在肝功的异常,其中ALT增高是肝功异常最敏感的指标,前S1Ag(+)的检出与ALT增高高度相关(达95.7%),而HBeAg(+)导致的ALT异常只有63.87%,那么余下的31.9%就有可能被临床漏查。
3.4PCR、两对半、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
西安市中心医院检测了148例阳性标本,其中大三阳48份,小三阳68份,1.5阴性12份,结果如下:
模式例数阳性数百分率测值范围阳性数百分率
大三阳484696%10-103573%
小三阳681725%10-101014.7%
1.5阳性12433%10-10541%
上表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HBeAg(+)种,HBV—DNA阳性百分率为96%,而HBeAg(—)种,HBV—DNA阳性百分率仅为29%(21/80,小三阳加1.5阳性);
(2)HBeAg(+)种,前S1Ag阳性占73%(西安市第四医院报道为78.46%,这与样本量不同有关);
(3)HBeAg(—)者,前S1Ag为28%(西安市第四医院报道为40.45%,可能与其样本量和所测乙肝模式不同所致。我仍准备用大量样本量做一统计)。尽管如此,还是可以说明一个问题,HBeAg(+)中有70%以上的阳性率,这个70%以上,在病毒本身除大量复制外,还有临床意义,即传染性。那么,另外20%左右的HBV,虽然HBeAg阳性,但它由于前S1Ag是阴性,所以它没有复制,不具备临床意义。这样就HBeAg(+)的解释就更有证据了。对于HBeAg(—)者,过去我院只有将其辨为无病毒复制,无临床意义。其实不然,至少还有28%—45.45%HBeAg(—)者,前S1Ag阳性,它可以复制,它有临床意义。只是HBV的含量(kb/ml量)略少而已。另外,特别提出的一点,HBeAg虽不像HBsAg那样可与肝C发生整合,但它易变异而产生阴性(除低表达外)。
总之,HBV由于其结构中的抗原的复杂性,决定了临床上常见的各个模式(至少数十个)这些模式的临床解释,也由于HBsAg的特点(如隐匿HBV的携带或与肝C的整合变的无临床意义,再如HBV中的HBeAg的变异或低表达),使得HBV的临床结果变的扑朔迷离,叫人费解。但我认为,目前一般实验室对乙肝的解释,只要抓住HBsAg、前A1Ag,HBeAg和抗HBC加上肝功能中的ALT,已经足够了,再无必要解释它的模式,以免费力不讨好。因为,要想HBV的结构弄得更加明了,除上述检测外,更好的检测手段是利用PCR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